揽衣起难寐,孤灯见客情。
春寒淹夜坐,细雨到天明。
怀土悲王粲,忧时类贾生。
好文当主圣,何日识君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客、淹、细雨、主。
【答案】
起难寐,孤灯见客情。春寒淹夜坐,细雨到天明。怀土悲王粲,忧时类贾生。好文当主圣,何日识君名?
译文:起身难以入睡,孤独的灯光映照出我对你的深情。寒夜难熬,只能坐到天亮。怀念家乡,悲伤像王粲一样;忧虑国事,有如贾谊那样。好的诗文应当为圣人所用,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呢?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与友人深夜相逢,彼此都十分激动,因此作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首联“揽衣起难寐,孤灯见客情”。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披衣而起难入眠,是因为你来访的缘故吧?诗人从自己的处境着笔,点明了诗人因客人来访而失眠的原因。“揽衣”二字,表现了诗人被朋友的来访搅得心烦意乱,彻夜难眠,只好披衣而起的情景。一个“难”字,把诗人内心的焦急和不安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孤灯”二字,又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因不能与朋友一起共叙友情而感到寂寞惆怅的心情。“孤灯”一词,不但写出了诗人夜不成眠的具体原因,而且通过这种特殊的环境,烘托了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全篇洋溢着浓厚的友情气氛。
颔联“春寒淹夜坐,细雨到天明”。意思是:春寒难忍,坐等至天亮。这两句是说:春寒袭人,诗人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坐着,等待客人的到来。“春寒”一词,不仅写出了诗人夜不成眠的具体原因,而且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待。同时,这两句也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后两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颈联“怀土悲王粲,忧时类贾生”。这两句的意思是:怀念故乡之情悲怆如王粲,忧虑国事之心似贾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王粲曾为荆州牧刘表所不容,流寓荆州一带;贾谊也曾为梁孝王太傅,后谪为长沙王太傅。这两句中诗人化用这两个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尾联“好文当主圣,何日识君名”。这两句的意思是:优秀的文章应当献给圣人,不知何日能见到你的大名?”这两句是诗人在最后向友人表示自己的期望和祝愿。这两句中的“主圣”、“识君名”,都是虚指,即希望朋友的文章能得到君主的重视,从而能够扬名于世。这两句既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勉励之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答案】
示例:①“客”是客人的意思。②“淹”:滞留(停留)③“主”:主宰,这里指国君。④“淹”:留滞,停留。(⑤)“细”:小雨的“细”。⑥“淹”:滞留,停留。⑦“细”:小、轻微。⑧“细”:小、轻微。⑨“淹”:滞留,停留。⑩“细”:小、轻微。⑪“淹”:滞留,停留。⑫“淹”:滞留,停留。⑬“细”:小、轻微。⑭“淹”:滞留,停留。⑮“细”:小、轻微。⑯“淹”:滞留,停留。⑰“细”:小、轻微。⑱“淹”:滞留,停留。⑲“细”:小、轻微。⑳“淹”:滞留,停留。㉑“细”:小、轻微。⑥“淹”:滞留,停留。㉒“细”:小、轻微。㉓“淹”:滞留,停留。㉔“细”:小、轻微。㉕“淹”:滞留,停留。㉐“细”:小、轻微。㉑“淹”:滞留,停留。㉗“细”:小、轻微。㉙“淹”:滞留,停留。㉚“细”:小、轻微。㉛“淹”:滞留,停留。㉜“细”:小、轻微。㉝“淹”:滞留,停留。㉞“细”:小、轻微。㉟“淹”:滞留,停留。
参考译文:
我起床难以入睡,是因为你到来的缘故吧?
因为春寒天气使人难以入睡,所以一直等到天亮。
我因怀念家乡而悲伤如王粲,忧虑朝政而心情抑郁有似贾谊。
希望你的文章能为圣明的君主所赏识,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的姓名出现在朝廷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