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曾记傍金台,花下逢君识异才。
恩并三朝殊赉渥,班联四辅近颜开。
紫宫籍府连东璧,彩笔词垣切上台。
清暇子虚如有问,可能促席慰衔杯。
早春曾记傍金台,花下逢君识异才。
恩并三朝殊赉渥,班联四辅近颜开。
紫宫籍府连东璧,彩笔词垣切上台。
清暇子虚如有问,可能促席慰衔杯。
这首诗是徐内翰见讯的答诗。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对徐内翰的深深感激之情。
第一句“早春曾记傍金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美景,以及诗人在金台上的所见所感。这里“傍”字的使用,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欣赏春天景色的情态。而“早春”则表明这是诗人记忆中的一个美好时刻。
第二句“花下逢君识异才”,则是诗人与徐内翰相遇的情景。在这里,“花下”一词不仅描绘了美好的环境,还暗示了两人的邂逅充满了诗意。而“识异才”则表明了徐内翰的独特才华和魅力,让诗人印象深刻。
第三句“恩并三朝殊赉渥”,“三朝”指的是过去三个朝代,这里的“殊赉渥”则表示徐内翰的恩惠深厚,值得铭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徐内翰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四句“班联四辅近颜开”,则描绘了徐内翰的地位与荣耀。在这里,“班联四辅”是古代官职的代称,代表着极高的地位;而“近颜开”则形容徐内翰的光辉形象如同阳光一般照耀着周围人的心灵。
第五句“紫宫籍府连东璧”,“紫宫”是指皇帝的居住之地,而“东璧”则是古代用于装饰皇宫的重要玉器之一。这里的“连”字使用,既表现了徐内翰与皇帝之间密切的关系,也暗示了他的尊贵身份。同时,“紫宫”、“东璧”等词汇的运用,使得整句诗充满了庄重和华丽的色彩。
第六句“彩笔词垣切上台”,则进一步描绘了徐内翰的才华和风采。在这里,“彩笔”是指文人常用的毛笔,而“词垣”则是朝廷中的文官机构。这句诗意味着徐内翰的才艺如同彩虹般绚丽多彩,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切上台”则形容他的才华出众,能够与皇帝平起平坐。
第七句“清暇子虚如有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徐内翰的敬仰之情。这里使用了“清暇子虚”这一典故,意指徐内翰虽然繁忙但却仍保持着高尚的品德。而“有问”则表示诗人愿意为徐内翰解答疑惑或提供帮助。
最后一句“可能促席慰衔杯”,则是诗人希望与徐内翰共度时光的愿望。在这里,“促席”表示缩短距离,邀请徐内翰一起吃饭;而“慰衔杯”则是用酒来表达诗人的敬意和喜悦之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徐内翰的深深感激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