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连城黯未收,冲泥何似问江舟。
膏车柳外回纡径,倚棹鸥边濯远流。
畏日却无三伏暑,雄风先送二仪秋。
刀头明月推篷见,散发披襟涤旅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赏析。此诗为七律,首联写因雨阻于京城之外,登舟潞河之上的情景;颔联写途中所见的景色,以“冲泥”与“问江舟”对比,表达作者对旅途中艰难险阻的感受;颈联写日出时无暑气、秋风先行的特点;尾联抒发了旅途艰辛的感慨。
(1)
积雨连城黯未收,冲泥何似问江舟。
译文:连绵的雨水使城池黯然失色,冲湿的泥土让人无法前行,不如问那江上的船夫如何渡过。
注释:积雨使城池黯然失色,冲湿的泥土让人无法前行。
赏析:诗人在京城久候之后,又值阴雨绵绵,心情烦闷,于是便由京城出京去潞河乘舟,想一洗旅途之苦。
(2)
膏车柳外回纡径,倚棹鸥边濯远流。
译文:车行在柳树环绕的小路上回旋迂回着,船停靠在湖边鸥鸟旁边洗涤着游历远方的浪迹。
注释:膏车:指车行缓慢,如牛负重而行,也比喻迟缓不进;纡径:曲径;棹:船桨;远流:浪迹。
赏析:此句是说诗人乘坐的车行走在柳树掩映的小路上曲折迂回,船停泊在湖水旁鸥鸟栖息的地方洗涤浪迹,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与惆怅。
(3)
畏日却无三伏暑,雄风先送二仪秋。
译文:害怕炎热却又没有酷暑,雄壮的南风吹拂着秋天的气息。
注释:畏日:怕热;却:表转折语气;三伏:夏天最热的时候;二仪:指天地;雄风:指强劲的南风吹拂。
赏析:此句是说天气虽然炎热,却有强而有力的南风驱散了暑气,使得秋天的气息提前来临。诗人在此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强烈的对比来突出南风的力量,从而表现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内心的感受。
(4)
刀头明月推篷见,散发披襟涤旅愁。
译文:打开船篷看到刀头般的月亮,解开衣襟沐浴在月光下洗涤旅途中的忧愁。
注释:刀头:形容月亮很亮,如刀尖一样;篷:船篷;散发披襟:指解下头发披在身上,表示轻松自在,这里指脱下衣服洗澡;涤旅愁:洗涤旅途中的忧愁。
赏析:诗人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后,来到潞河上船,此时月色清冷,诗人解下衣服,用月光洗涤心中的忧愁。
【答案】
(1)积雨使城池黯然失色,冲湿的泥土让人无法前行,不如问那江上的船夫如何渡过。
(2)车行在柳树掩映的小路上曲折迂回着,船停靠在湖边鸥鸟附近洗涤着游历远方的浪迹。
(3)害怕炎热却没有酷暑,雄壮的南风吹拂着秋天的气息。
(4)打开船篷看到刀头般的月亮,解开衣襟沐浴在月光下洗涤旅途中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