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绾绶出枫宸,十载焦劳任积薪。
见尔昂藏知国士,怜余飘泊滞孤臣。
方看赵邸归长铗,又向吴江忆细鳞。
闻道云间推二陆,此行端称和歌人。
【注释】
一从:自从、自从。绾绶:古代官吏束发戴印时,把印绶系在颈上,表示就职的意思。枫宸:枫宸阁,指皇宫。焦劳:勤劳操劳。见尔昂藏知国士:你昂藏不群,知道我是国中才子啊!怜余飘泊滞孤臣:我漂泊无依,是个孤独的臣子。方看赵邸归长铗;又向吴江忆细鳞:刚刚看到赵邸(即赵孟頫)回归,又想到吴江怀念游宗振。云间:指松江一带,松江府治所在地,在今上海市郊。推二陆:推荐二陆,指荐举游宗振为学官。
【译文】:
自从我束冠入朝,十年来辛勤操劳,像堆积柴草一样辛苦。看见你在松江做官,知道你是位有才学的国士。可怜我这漂泊无依之人,留在这孤苦的臣子位置。刚看到赵孟頫回归,又想到松江思念你的鱼鳞。听说你在松江任学官,这次出行真可以和歌人比美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诗人应友人之请,赴松江担任教授的职事。诗人对游宗振的才华十分赏识,并对其遭遇十分同情,因此作此诗赠别。
开头两句“一从绾绶出枫宸,十载焦劳任积薪”,写诗人自己辞官归家,十年辛劳如堆薪一般地操劳。“绾绶”句化用《汉书·东方朔传》所载东方朔故事:“朔为人捷疾,每从上之园中,望见金马碧鸡,以为仙人骑乘,而太仓、大厩、重泉、羽山,亦以为蓬莱仙药所生,归来谓上曰:‘武帝所为神,安得去乎。’上问其故。朔曰:‘臣闻天中帝皇,玉女仙人,以迎武帝也。’上于是释然而笑。”这里用典是为了表明自己辞官后仍关心政治,不忘报国之志。
接着写游宗振的遭遇。“见尔昂藏知国士,怜余飘泊滞孤臣。”诗人对游宗振寄予了深厚的情谊。“见尔”句意谓见到游宗振如此出众,自会想到自己是位贤能之士;“怜余”句意谓自己如今沦落无依,只能滞留在这孤苦的职位上。
下面写自己对游宗振的关怀。“方看赵邸归长铗”,写自己刚刚看到赵孟頫返回家乡;“又向吴江忆细鳞”,写自己又一次想到松江想念游宗振的鱼形印章。“赵邸”句意谓游宗振是赵孟頫的亲戚,所以赵孟頫的归来,让诗人感到欣慰;“吴江”句意谓游宗振曾在松江任学官,所以诗人想到松江,就想起游宗振的鱼形印章。
最后两句“闻道云间推二陆,此行端称和歌人”,写游宗振此次出任学官,将会受到朝廷和人民的好评。“闻道”句意谓听人说,朝廷已经推举游宗振担任松江学官了;“此行”句意谓游宗振这次出任学官,将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游宗振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坎坷遭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忠心耿耿。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朴实明快,充分体现了元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