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到郭转逶迤,夜色秦淮似月陂。
霜岸染成丹杮叶,风林凄断绿杨枝。
倚楼自觉乡思渺,对客同惊物候移。
摇落子山应作赋,星河明灭露垂垂。
【解析】
本诗为杜牧的名篇之一,全诗八句,每四句一韵。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第一句写江流曲折萦回地流到城郭外,第二句写夜色中秦淮河像月亮一样明澈、澄澈;第三句写岸边霜白,染成了丹柿叶,第四句写林间风起时,凄断的绿杨枝。后四句抒情,写自己登高望远,看到物候变化,感到乡思渺茫,对客惊心。结尾两句抒发诗人的感慨:秋天来了,子山应是一片萧瑟,而诗人却要为它赋诗。末句以“星河”喻指银河,用“露垂垂”点明季节。
【答案】
(译文)
江水绕过城墙曲折流淌,夜色里秦淮河像月亮一般皎洁清澄。霜打岸边,染成丹柿叶;风摇林梢,吹断绿杨枝。登上高楼,感到乡思渺茫,对着客人一同惊异于物候的变化。秋意已深,应该作赋吟咏子山了,银河在天边明灭不定,夜露滴下不断。
赏析:
《和杜秋兴八首》共有八首诗,这是其一。诗人借景抒情,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此诗前四句写景。首句说江水绕城而流,曲曲折折地流进城外;第二句说夜色里秦淮河如同明月一样明亮、清澈。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眼中的秦淮河,既写出了秦淮河的地理特点,又写出了秦淮河的自然风貌。接着三、四句写景,说那岸边霜白的树木,染上了丹柿树叶;那林间飘荡的风,吹断了绿杨枝。这里描写了诗人所见之景,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物候变化,感到乡思渺茫,对客惊心;最后两句抒发诗人的感情,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忧国忧民,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贤能之士,使国家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
此诗的后四句抒情。首句写自己的感情。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物候变化,感到乡思渺茫,对客惊心;第二句写自己的情感。诗人感叹秋天的到来,对客惊奇物候的变化;第三句写自己的感情。诗人感叹秋天的到来,对客惊奇物候的变化;第四句写自己的感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感慨:秋天来了,子山应是一片萧瑟,而诗人却要为它赋诗。末句用比喻的手法,写银河在天边明灭不定,夜露滴下不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