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万木起秋风,共向山厨荐晚菘。
客路远冲枫叶赤,曲江春待杏花红。
双龙色借林霞外,三凤祥呈海日东。
伫听京华消息好,孙枝方信长高桐。
【注释】
秋晚梁园饯别陈孝廉兄弟北上分得东字二首:秋天傍晚,在梁园为陈孝廉和他的兄弟们饯行,分别时赋诗。东字,指地名“东平”。
萧萧万木起秋风:形容萧瑟的秋风吹动万木。
共向山厨荐晚菘:大家一起去到山村,用晚菘招待大家。晚菘,即晚菘菜。
客路远冲枫叶赤:客人走的路很远,枫树的叶子都染红了。
曲江春待杏花红:曲江边的春色正等着杏花开放。
双龙色借林霞外:双龙的色彩借自山林外的霞光。
三凤祥呈海日东:三凤的吉祥象征呈献于大海太阳升起的地方。
伫听京华消息好:期待听到京城里的好消息。
孙枝方信长高桐:只有孙子才能相信这棵树长得很高,梧桐(一种树)能长到那么高。
【赏析】
这是送别之作,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与友人相别,自然要吟咏一番,抒发离情。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告别朋友后,遥想他们的前程而写成的。此诗以景物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抒发离别之情。
开头两句,诗人首先从视觉落笔,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秋风萧萧吹过,万木皆动,一片萧瑟之感。接着又点出时间是在秋天。秋天到来,万物凋零,人们往往容易触景伤怀,何况诗人与友人又要分手呢?此时诗人的心情自然是黯然神伤的。
三四两句写送别时的场景。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友人的离去,而是通过写风、枫叶、春花的变化来表现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诗人说,友人的行程遥远,他远远地看到枫叶都被染成了红色。再远看,春天的曲江边,杏花已经盛开了。这里既写出了时间之久和路程之远,又写出了景色之美。
接着诗人把视线转向了远方的朋友,想象他们正在山中进餐。诗人说:你们在山里进餐吧,我听说那里的晚菘非常美味。晚菘,即晚菘菜。《本草纲目》中说:“菘性冷利,有妨人。”但《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晚菘可清心养血,利小便,大补肝家之素,故曰冬月取其根,则白汁助肾邪,盖以辛润故也。”可见,晚菘既可以清热利水,又可以滋阴养血,所以诗人说晚菘非常美味,也就是赞颂朋友们能够清心养血,利水养肝。
五六两句继续写送别时的情景。诗人想象着,朋友们正在远行的途中,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京城。诗人说:“曲江边的春色正等待着杏花开放。”意思是说,朋友们在旅途中,应该多保重身体。因为“曲江春”是指京城长安的美景。“杏花红”则是指京城长安的春色。诗人希望朋友们能够早日回到京城,享受京城的春色。
七八两句写送别的主题。诗人说:双龙的风采,就像山林外的霞光一样美丽;三凤的吉祥,就像大海东面升起的太阳一样吉祥。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双龙、三凤比作山林外的霞光和大海东升的太阳,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借用双龙、三凤的美好寓意,来祝愿朋友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一帆风顺,前途无量。
最后两句写对朋友未来的祝愿。诗人说:我多么盼望着听到京城里的消息啊!“孙枝”,即孙子的意思。诗人用孙子来暗指自己,表示他对孙子的期望。同时诗人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朋友们的祝福之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畅,富有生活气息。诗人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加以描绘和赞美。同时诗人也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