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黄鹂转翠林,芳郊云物半晴阴。
行行忽听民间语,最喜骄阳渐化霖。
注释:
雨后郊行:雨过黄鹂转翠林,芳郊云物半晴阴。行行忽听民间语,最喜骄阳渐化霖。
黄鹂:黄色的燕子。
翠林:绿色的树林。
行行:行走的样子。
民间语:指百姓们的话语。
骄阳:炽热的阳光。
化霖:变成甘霖。
雨过黄鹂转翠林,芳郊云物半晴阴。
行行忽听民间语,最喜骄阳渐化霖。
注释:
雨后郊行:雨过黄鹂转翠林,芳郊云物半晴阴。行行忽听民间语,最喜骄阳渐化霖。
黄鹂:黄色的燕子。
翠林:绿色的树林。
行行:行走的样子。
民间语:指百姓们的话语。
骄阳:炽热的阳光。
化霖:变成甘霖。
《回车巷世传蔺相如避廉颇处》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国事艰危里”: - 这句诗以简洁的四字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壮的基调。在国家存亡的关头,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2. 次句“君心属望初”: - 这句诗描绘了国君(可能指君主或领导)对国家的前途抱有一线希望,但这种希望还显得非常渺茫
《土酋四首有引 其二》是明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俯仰追前事,令人恨里隆:回顾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悔恨。 - 青衿还丧气,赤燧有何功:那些曾经满怀希望的年轻人现在却失去了信心,而赤燧(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又有什么功劳呢? - 单骑颜偏壮,群谋见略同
邑中槐树 元非王相宅,庭下亦三槐。 嫩绿盈春榭,繁阴覆夏台。 政闲喧自息,吏散鸟堪来。 阴德差无忝,他时莫浪猜。 注释: 1. 元非王相宅:意为并非是贵族或高官的府邸。 2. 庭下亦三槐:庭院下也有三株槐树。 3. 嫩绿盈春榭:春天的时候,嫩绿的槐叶充满了春日的庭院。 4. 繁阴覆夏台:夏天的时候,茂密的槐荫覆盖了夏日的凉台。 5. 政闲喧自息:当政事不忙碌时,喧闹声自然会减少。 6.
译文: 我族与朝廷非亲,只空言依附大汉朝。 冲锋陷阵的勇将能有几人?授以兵权的人真是无双。 只能追杀骄横的敌人,谁让我杀降俘之人? 哀哀的巷哭传来,泪水染红西江水。 注释: 1. 土酋四首有引 其一:这是一首描述土酋(边疆民族首领)的诗。其中“土酋”指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2. 族类元非我:我族不属于朝廷。这里的“族类”泛指某个部落或家族,“我”指的是作者所属的汉族。 3. 徒云附大邦
【注释】 土酋:土司,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的称呼。 引:即《咏史》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面:形容人面貌白皙。 丹衷:指忠诚之心。 曲突:指用木炭代替薪柴做饭,避免火灾。 负刍裘:指被剥削得一无所有。 狡虏:指狡猾的敌人。 蒸黎:百姓。 多难:指国家动乱不安。 堪忧:值得忧虑。 【译文】 你的面容虽然白皙,但忠诚之心却未曾投献朝廷。 你受到皇恩的庇佑,但却成为那些曲突徙薪的客人。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①句:“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凋敝,农田被遗弃,无人耕作。这句诗通过“比屋”和“田园半已荒”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的萧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2. 第②句:“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与无知,他们不尊重农民的辛勤劳作,反而轻易地挑起争端
北上辞先墓二首其一 四序春回转,重泉夜永藏。 有怀空陟岵,无地不沾裳。 列鼎嗟何及,趋庭恨倍长。 九原难复作,风木古来伤。 诗句释义 1. 四序春还转:四季轮回,春天又回到了人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流逝。 2. 重泉夜永藏:在深深的地下世界,夜晚如此长久,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和神秘。 3. 有怀空陟岵:怀念逝去亲人时,只能遥望他们所在的高处。 4. 无地不沾裳:泪水无法停歇,湿润了衣裳。
【注释】 1、阒(qù)寂:静;静寂。 2、樵(qiáo)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汉初置县,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市西南二十里。 3、先人:指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敝庐:简陋的房子。 4、经岁别:一年之中分别多次。 5、避乱:躲避战乱。更城居:在城中居住。 6、阴德:阴间之德,指死后积下的善行好德。遗经:指《易传》。邺架:晋石崇藏书楼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7、暂归:暂时返回。环眺:环顾眺望。伫:停留
自城中还至乡园二首 其二祖泽贻遗远,亲庭嗣述来。 山林欢未足,风木思堪哀。 魂魄思丰沛,班斓忆老莱。 满庭今对客,笑口未曾开。 注释:祖泽贻(yí)遗远:祖父留下深远的遗训。祖泽贻,指祖父。 亲庭嗣述来:在家乡继承先人的家业。亲庭嗣,在家承接先人遗留下来的基业。 山(shān)林欢未足:指山林中的快乐还不够。 风(fēng)木思堪哀:因思念父亲而悲伤不已。风木,比喻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辈。
【解析】 此诗首联写榕树,次联写诗人因忆子厚而作,三联写榕树之高,四联写榕树之盛,五联写榕树之老。最后两句以“甘棠”自比,抒发了对贤者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清丽,含蓄蕴藉。 【答案】 ①双榕:两棵榕树。②苍黛:指榕树的枝叶茂盛苍绿如黛色。③莺啼乱叶飞:形容春末夏初时榕树上鸟鸣雀跃,叶子纷乱飘落的景象。④甘棠:比喻贤才。⑤和者稀:指贤者稀少
注释:我多次飞回梦境中,绕着松楸徘徊。山峦重叠,云烟缭绕,紫翠浮起。在这客居他乡的日子里,又到了寒食节。怎能不让我动情地怀念故乡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寒食节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寒食节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几回飞梦绕松楸”,诗人多次飞回梦境中,绕着松楸徘徊。这里用“飞梦”形容梦境的飘渺和虚无,而“绕松楸”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句“万叠云山紫翠浮”
【注释】: 1. 光阴一度一年华:一年的光阴过去了,又到了新的一年。一度,一年。华,同“花”,指年华、时光。 2. 政暇平干早放衙(yà):政务闲暇,平心静气地早早退下官衙。政暇,公务之暇。平干,平心静气。早,早早。放衙,即卸甲归田,辞官归家。 3. 残腊送馀无一事:残余的旧历腊月即将结束,没有什么事情。腊,农历十二月或正月,也泛指年底。 4. 坐看春到万人家:坐着看春天到来
岁暮柬陈新之四首 其一雪残东阁未多时,又与春光暗有期。 谁遣阳春随白雪,歌来应是郢人知。 译文: 东阁尚未完全覆盖着雪花,春天的光辉悄然而至。是谁让温暖的春风跟随那片白色的雪花呢?歌声传来,应该是郢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季节更迭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雪后初春的描述,描绘了一种既寒冷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诗句中的“雪残”暗示了冬天的结束
注释: 候馆萧森旅思频,西风其奈倚闾人。 凭谁共对忘忧草,坐见秋容次第新。 译文: 等待的旅馆寂静凄凉,旅途中的思乡之情频频涌上心头。西风吹着门,可有谁能安慰我? 我只有靠着别人,才能与那忘忧草共度时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秋天的景象一个接一个地到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人入京补谪、奉养老母途中感怀的诗。首二句写景,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的候馆图和凄清悲凉的旅愁图;后二句抒情
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其一: 冲泥匹马笑重来,可道王阳驭未回。 注释:我骑着马穿过泥泞的小路,带着母亲的嘱托回来。王阳是汉代的名将,他的归来让我感到欣慰。 译文:我骑马穿过泥泞的小路,带着母亲的嘱托回来。王阳是汉代的名将,他的归来让我感到欣慰。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他的决心和毅力。他决心克服困难,完成使命,以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同时
诗句原文: 僻巷柴扃仅避喧,何知行乐有潘园。 板舆未尽承欢意,菽水还应似里门。 注释与赏析: - “僻巷柴扃仅避喧”:描述诗人在偏僻的小巷中关闭柴门,以减少外界喧嚣。这里的“避喧”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 “何知行乐有潘园?”:诗人反问自己,是否真的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世俗享乐的质疑或反思。 - “板舆未尽承欢意”:使用“板舆”,即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