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生八九子,乃在大海旁。毛羽参差长,俱愿凌穹苍。
相哺桂树里,岂虞缯缴伤。苦遭秦氏恶少年,弯弓挟弹睨其间。
一发乱乌群,九子相惊看。各各恋其巢,安得离哉翻。
唶尔少年轻薄子,乌自群飞何负汝!少年不暇思,反用相矜诩。
昔我臂苍鹰,共逐平原野。鸟飞不及瞬,尚得攫而食之。
有时牵黄犬,驰骛山间薮。兔奔不及穴,尚得获而醢之。
机用匪一朝,于乌竟何有。但明飞伏各自天,无须复欢前与后。
乌生曲
乌生八九子,乃在大海旁。毛羽参差长,俱愿凌穹苍。
相哺桂树里,岂虞缯缴伤。苦遭秦氏恶少年,弯弓挟弹睨其间。
一发乱乌群,九子相惊看。各各恋其巢,安得离哉翻。
唶尔少年轻薄子,乌自群飞何负汝!少年不暇思,反用相矜诩。
昔我臂苍鹰,共逐平原野。鸟飞不及瞬,尚得攫而食之。
有时牵黄犬,驰骛山间薮。兔奔不及穴,尚得获而醢之。
机用匪一朝,于乌竟何有。但明飞伏各自天,无须复欢前与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它通过描写乌的生死存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全诗以“乌”为题,寓意深远,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首句“乌生八九子”,以鸟生八、九子起兴,形象地描绘了乌巢的繁荣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对乌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乌的生存状态。
第二句“毛羽参差长,俱愿凌穹苍”,进一步揭示了乌的生命力。乌的羽毛参差不齐,它们都渴望飞翔在蓝天之上。这句诗既表现了乌的勇敢精神,也暗示了乌的命运将因此而改变。
第三句“相哺桂树里,岂虞缯缴伤”,诗人以桂树为背景,描绘了乌在树上相互哺育的情景。然而,这种美好的生活并未能持续太久。
第四句“苦遭秦氏恶少年,弯弓挟弹睨其间”,诗人用“秦氏恶少年”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乌命运的同情与忧虑。他们手持弓箭,冷眼旁观这一切,让乌们陷入了困境。
第五句“一发乱乌群,九子相惊看”,诗人用“一发乱乌群”这一比喻,形象地描述了乌群因惊吓而四散奔逃的场景。这句诗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第六句“各各恋其巢,安得离哉翻”,诗人以“各各恋其巢”来表达乌们的无奈之情。它们都渴望回到自己的巢中,却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种无奈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深沉而感人。
最后两句“唶尔少年轻薄子,乌自群飞何负汝!少年不暇思,反用相矜诩。”诗人用“少年轻薄子”这一形象,批评了那些只顾自己享乐的人。他告诉读者,乌们并不是因为自己而受到伤害,而是那些轻薄之徒的行为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同时,诗人也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不要过于轻浮和狂妄。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展示了乌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以鸟为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