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归洞庭水,心远百蛮天。
虹饮吴山雨,蝉嘶楚岫烟。
挂帆明月树,沽酒白云船。
来雁纷南向,衡阳何处边。
诗句原文:
人归洞庭水,心远百蛮天。 虹饮吴山雨,蝉嘶楚岫烟。
译文:
人们回到了洞庭湖的水域,心中远离了许多蛮荒之地。彩虹般地饮用了吴山的雨水,蝉声在楚岳的山间回荡。
注释:
- 人归洞庭水:指诗人回到他曾经离开的洞庭湖边,心境已变得遥远,不再局限于狭隘的地域。
- 心远百蛮天:形容诗人的心境高远,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超然。
- 虹饮吴山雨:这里用“虹”来比喻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暗示着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奇。
- 蝉嘶楚岫烟:楚岫是指楚国的山峰,蝉声在此处被描绘成一种声音上的烟雾,增添了一份空灵和遐想。
- 挂帆明月树:诗人在明月下挂起船帆,如同悬挂着一片明净的月亮,象征着旅途中的宁静与思考。
- 沽酒白云船:在白云之上饮酒作乐,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 来雁纷南向:南飞的大雁带来了南方的消息,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方向的不确定。
- 衡阳何处边:衡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中国的湖南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邝露的作品《洞庭》,通过对洞庭湖及其周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超脱与追求。诗中“人归洞庭水,心远百蛮天”两句,开篇就点明了主旨,即诗人虽然身处偏远的洞庭湖畔,但心境已经超越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然。
“虹饮吴山雨,蝉嘶楚岫烟”这两句,通过对比吴山的雨和楚岳的山雾,形象地描绘了洞庭湖周围的自然景色。同时,“挂帆明月树,沽酒白云船”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景,无论是在明月下悬挂帆船还是品茗赏月,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惬意。
最后两句“来雁纷南向,衡阳何处边”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雁群向南飞翔,而衡阳的具体位置成为了诗人遥不可及的远方。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他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和探索。
邝露的《洞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它通过对洞庭湖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