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鸟无定栖,飞龙无亢鳞。
韩信在淮阴,饥饿不谋身。
进食岂望报,斯言良有神。
区区王齐楚,兔死狗亦烹。
孰与从赤松,辟谷留主恩。
千秋漂母祠,堪与黄石邻。

诗句解读与分析:

1. 诗意分析

  • 翔鸟无定栖:比喻韩信(或某人)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漂泊不定。
  • 飞龙无亢鳞:比喻韩信在淮阴时遭遇困顿,无法施展才华,如同飞龙失去亢龙之姿。
  • 韩信在淮阴:指历史上的韩信,他在秦末汉初的时期,因被刘邦赏识而加入其军。
  • 进食岂望报:表示韩信在困境中不图回报,只求生存。
  • 斯言良有神:认为这种不求回报的行为是有神助的。
  • 区区王齐楚:暗示韩信虽然一度受到重用,但最终仍难逃一死。
  • 兔死狗亦烹:用“烹杀”来比喻韩信被刘邦处死的情景,强调即使是忠诚也难以幸免。
  • 孰与从赤松:问谁应该追随赤松子,后者常被视为仙人或隐士。
  • 辟谷留主恩:表达对赤松子的敬仰,认为他能通过隐居来保持清高。
  • 千秋漂母祠:提及千秋亭和漂母的故事,这是对古代一位贤妇人的纪念。
  • 堪与黄石邻:黄石是传说中的仙人黄公,此处将韩信与黄公相提并论。

2.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展现了黎遂球对于忠诚、命运、隐逸等主题的思考。
  • 通过对比韩信的一生,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悲剧的惋惜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诗中多次使用“无定”、“无亢”等词语,强化了韩信命运多变、无法把握的悲凉感。
  • 结尾提到的“千秋”和“黄石”,不仅点明了时间的长久和变迁,还象征着永恒的记忆和超然的存在。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