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昔治狱,平恕民无冤。
师伯去下邳,神醉临俎樽。
或有鹿夹毂,宛彼高其门。
至今传淮阴,宦辙一何尊。
硕鼠与苍鹰,比比胡足言。
矧复受纵指,区区报雠恩。

【注释】

于公:指春秋时期晋国的司法官,因公正执法、平恕百姓,而受到民众的爱戴。

师伯:《左传》中记载,鲁国大夫叔孙豹字子车,字伯姬,又称师伯,名豹,是孔子的老师。

淮阴侯:汉初开国功臣韩信的封号。

硕鼠:《诗经·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后用“硕鼠”形容贪官污吏。苍鹰:猛禽。比喻官吏。

比比(bi):纷纷。

矧(shěn):况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回忆古代一位公正廉明的司法官于公时写下的。诗的前四句追述于公的正直与清廉,后四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揭露了官场的腐败。

首联“于公昔治狱,平恕民无冤”。描绘了于公审理案件时公正无私的形象。他能够平心静气,以理服人,让老百姓没有冤屈可申。这一句是对于公形象的正面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颔联“师伯去下邳,神醉临俎樽”。这里指的是师伯离开下邳之后,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如同醉酒一般。师伯是孔子的老师,他的离去让人们感到惋惜和怀念。这一句通过对师伯形象的侧面描写,烘托出人们对师伯的深深思念。

颈联“或有鹿夹毂,宛彼高其门”,描绘了有人驾车路过于公墓前,看到有鹿在车轮下挣扎的景象。这里的“宛”是形容曲折蜿蜒的意思,“其门”指的是墓地的大门。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一场景,暗示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尾联“至今传淮阴,宦辙一何尊”。这里提到了淮阴侯韩信,他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然而,在诗人看来,即使是像淮阴侯这样的高官也难免被权臣所蒙蔽,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和尊严。这一句是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深刻揭示,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现状的不满和担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于公的公正廉明,又揭示了官场的腐败现象。通过对比手法,将两者巧妙结合,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成语,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