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蝶枕髑髅,观鱼有至乐。
涂龟曳其尾,犠牲任燔烙。
彭殇既可齐,鹏鴳应同适。
把酒上濠梁,不见庄生迹。
人生百年间,与运为顺逆。
存神蛰龙蛇,良玉瑑圭璧。
往来莫或知,出处无损益。
曰予事驱驰,岩栖渺何择。
揆彼逍遥游,谁为腐鼠吓。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通过写梦、观鱼、涂龟曳尾等寓言故事,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全诗以“逍遥游”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在政治失意后寄情山水,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的情感。
“述古”是题序,以下便是作者自叙其生平事迹。
首联,从梦境入手。据《列子·黄帝》篇云:“黄帝昼寝,而梦见白头狂夫曰:‘吾昔与君异,俱有神灵,今我使风,君为强,我为弱……’”此乃庄子之寓言,托黄帝之口而说齐物之论。此诗中,诗人以齐物为喻,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梦蝶枕髑髅”,梦蝶枕髑髅,即指庄子之梦蝶故事。庄子梦为蝴蝶,栩栩然觉,不知其梦也。《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此句用此典故,说明诗人梦中犹能保持着超脱物外的心境。“观鱼有至乐”,即指庄周观鱼之乐。庄子观钓于濮水之上,渔父过而问之曰:“子何为者邪?”日:“吾特与人之钓而不取鱼耳。”渔父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礼乐圣人百世之后,将以为人类大歍焉耳。今子故形之人也,而欲学圣人,是犹盲人而欲知白黑也。不亦难乎!”庄子曰:“然则吾安得故宋王之闲而快然为出于世且欲为寡人绝迹乎!”此即指诗人之生活。庄子观渔,虽无所得,但内心感到无比快乐,因为他超脱尘世,不为世俗之物所累。诗人以庄子观鱼为喻,表明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内心的无限欢乐。
颔联,进一步描绘出庄子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庄子好养神龟曳尾而游于江湖之间,庄子之弟子颜成子游则喜欢烹煮牺牲而求福。庄子认为,彭殇可以齐同,鹏鴳可以同适,因此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要刻意追求富贵利禄,否则就失去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庄子之思想,与诗人之生活情趣十分契合。《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见庄子的游赏活动,并非为名利所驱,而是以陶冶性情为主。
颈联,写诗人把酒高歌,寄情山水,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曾说过:“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庄子的这种无所顾忌、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境界和处世哲学,正是诗人追求的自由自在的人生理想。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领悟。庄子曾经被楚相孙叔敖请去治理河湖,庄子却拒绝了。他说:“吾将曳尾于涂中。”意思是说:我要在泥土中拖住尾巴,像乌龟一样地度过我的余生。庄子的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与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理想非常相似。诗人认为,只有像庄子那样,才能真正实现逍遥游的理想。同时,他也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摆脱世俗的羁绊,不为名利所累,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译文】
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髑髅上飞舞。看到鱼儿在水中游泳,感到非常愉快。
涂抹乌龟的尾巴让它拖着走,祭祀牺牲时随意地烤炙它。
人死如彭祖、殇子一般长短,寿命长短并不重要。
大鹏鸟与小雀鸟飞向同一天空。
端起酒杯来到濠沟桥边,却没有见到庄周的踪迹。
人生短短百年,与运命有关,顺逆由心。
保持精神的静止不动,好比蛰伏的龙蛇。
往来的人没有谁会知晓,进退没有谁可指责。
我说自己奔波忙碌,岩居山野没有什么选择。
考察那自由的逍遥游之道,谁又能成为腐臭的东西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