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家家书,人人诗。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诗句】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家家书,人人诗。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有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译文】
自从文人墨客兴起,书写绘画的技艺都变得奇特非凡。家家都在使用笔墨,人人都喜欢诗歌。珍爱的就是这块石头,然而却总是仰望天空思考。
用心血雕刻,想要撕裂这浑然一体的元气。叹息啊,我想要修复它,然而几晚就能完成吗?
我想要毁掉这块石头,但是谁能理解我的意思呢?听说石头的精华与三皇五帝的灵魂在一起感到忧愁。
为什么一点点地破坏我的石头,却让圣人的糟粕全都被伪儒所模仿呢?难道没有听到当尧的时候水流逆行泛滥天下,是大禹治理洪水的吗?
巨灵神一挥手,水流都向东方倾泻。如果石头可以被劈开,那也可以做成砚台。
大禹说:我知道是这样。因此任凭土地出产什么都可以上交国家,只有奇异的石头和浮动的磬石、筱簜竹箭才是珍贵的资源。
如果没有笔尖、砚台,那么又有什么可以书写的呢?几千年后,山中的灵石被人们挖去,又有谁会同情呢?
我现在拥有的一块大砚台,比拳头还要大,把它揣在怀里就走了。这也是那些伪儒的一种表现吧。
如果能驱逐掉这些装模作样的读书人,把他们赶到野外野林中去生活,让他们思念着悠闲自得,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回归到原始的状态吧。谁创造了福祉,谁造成了祸患?没有人能够表示出来,太阳出来就工作,太阳落山就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象征性物品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不满。首先,作者通过描述文人墨客的兴衰变化,引出了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感慨。接着,通过对禹王治水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智慧与文明的尊崇。随后,通过比喻手法,将砚台的制作过程与人的修养相联系,表达了对文人精神境界追求的看法。最后,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