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何来暮,宾游赖此同。
波涛恐谢傅,风月醉山公。
竹日停深翠,枫霜倚薄红。
清笳莫更奏,箫鼓出岩中。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山水何来暮,宾游赖此同。
  • 山水何来暮: 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似乎在问自然之美何时开始显现(”暮”在这里可能意味着傍晚时分,山间景色显得格外迷人)。
  • 宾游赖此同: 暗示了这次游览的聚会是因为共同的兴趣或目的而聚集(”宾游”通常指宾客相聚的场合,而”赖此同”表示因为这次相聚而感到欣慰和珍贵)。
  1. 波涛恐谢傅,风月醉山公。
  • 波涛恐谢傅: 这里的”波涛”指的是波浪,”谢傅”是指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谢安。诗人可能在比喻自己或同伴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时,感到自己的渺小与自然的宏大相辉映,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 风月醉山公: “风月”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风景或诗意的氛围。这里的”山公”可能是借用了古代文人墨客中著名的隐士、文人雅士的形象,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达自己被自然美景深深吸引,仿佛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的心情。
  1. 竹日停深翠,枫霜倚薄红。
  • 竹日停深翠: “竹日”形容竹子在阳光下的绿色显得非常深沉,如同太阳一般明亮,这里可能是在描述竹林中的竹叶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浓郁绿色。
  • 枫霜倚薄红: “枫霜”指的是枫树在霜冻后的颜色,”薄红”则形容其颜色虽淡却依然鲜艳如火,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描绘了秋天枫叶的美丽景色。
  1. 清笳莫更奏,箫鼓出岩中。
  • 清笳莫更奏: 这里的”清笳”可能指的是悠扬的笛声,”莫更奏”则是告诉人们不要再吹奏这些声音了,可能是为了避免干扰到其他游客或者为了营造更为宁静的环境。
  • 箫鼓出岩中: “箫鼓”指的是吹箫打鼓,”出岩中”表明这些声响从山中传出,给人一种深远和回响的感觉,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节日或庆祝的气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山水、波涛、风月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的“山水何来暮”与“宾游赖此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友情相聚时刻的珍惜。接下来的四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竹子、枫叶、竹叶和枫叶,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之中。最后两句“清笳莫更奏,箫鼓出岩中”,则是对整体氛围的一种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