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罢楼船日已曛,城中不见捷书闻。
谁家羌笛哀明月,几处渔歌散暮云。
短服佯狂空说剑,文身无赖岂能军。
朱厓铜柱俱王土,澒洞年来尽海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2句:“战罢楼船日已曛,城中不见捷书闻。”
诗句释义:战争结束,在楼船上的人们已经昏昏欲睡,城中却没有传来胜利的消息。
关键词解释:
- 楼船:指战舰或船只,这里泛指军队。
- 曛:天色昏暗,这里形容战争结束后的黄昏景象。
- 捷书:胜利的消息。
- 无闻:没有听到消息。
第3、4句:“谁家羌笛哀明月,几处渔歌散暮云。”
诗句释义:是谁家的羌笛吹奏出哀伤的旋律,让明亮的月光也显得有些忧伤;还有哪里的渔人唱着歌,将晚霞般的云彩都染上了歌声。
译文:是谁家的羌笛在吹奏悲伤的曲子,让明亮的月色都显得有些忧郁?还有什么地方的渔民在唱歌,让晚霞般的云彩都染上了歌声。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羌笛的声音与明亮的月光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渔人的歌声则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和平的向往。
第5、6句:“短服佯狂空说剑,文身无赖岂能军。”
诗句释义:我穿着朴素的衣服假装癫狂,空谈着剑术;那些纹身的人却不是真正的战士,怎么可能胜任军队呢?
译文:我穿着朴素的衣服假装癫狂,只是说说剑术而已;那些纹身的人并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合格的士兵呢?
赏析:这里的“文身”指的是在身上刺青的做法,通常被用于表示某种文化或信仰。作者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做法的讽刺,认为这些纹身的人虽然外表装饰华丽,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的军事才能和责任感。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真实能力和责任的重视。
第7、8句:“朱厓铜柱俱王土,澒洞年来尽海氛。”
诗句释义:朱崖上的铜柱都已经成了王土的象征,多年来海中的氛气已经全部清除。
译文:朱崖上的铜柱已经成为了统治的象征,多年来海洋中的雾气也已经完全消散。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铜柱和海氛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定的期望。铜柱作为边疆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威严和稳定,而海氛的清除则意味着国家的强大和疆域的扩张。这种描述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结束后的场景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描绘,诗歌营造了一个既有壮丽也有忧伤的氛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