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迢递岂堪论,下马秋风对一尊。
作赋屡同扳玉树,倚歌曾共宿麟园。
何求弦管西天落,忽指旌旗上谷翻。
留滞周南成潦倒,愧无长策献君门。

【注释】

①抵京:到京城。王太仆仪甫(字子仪)、许舍人稚干、梁舍人思伯,均为作者的友人。康洪:作者的朋友康与之。三山人:即康与之。管三山人,指康与之。见访:来访。

②关河:指中原一带山河。迢递:遥远。论:评说,评论。下马:卸下马鞍。秋风:这里代指秋天。对一尊:对着酒杯。

③作赋:写诗作文。扳玉树:攀比玉树。比喻文章写得好,可以比拟古代名家的作品。倚歌:倚着歌唱,即唱和。宿麟园:在麒麟园里过夜。宿,住宿。麟园,麒麟园是唐玄宗时所建的一所园林。

④何求弦管:指不求什么赏赐。西天:佛教谓西方净土,这里指朝廷。落:降下,赐予。

⑤上谷:地名,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为古燕国之地。翻:翻转,这里是翻动的意思。

⑥周南:《诗经》中的《周南》有《关雎》、《蒹葭》等篇。成潦倒:成为潦倒的文人。

⑦无长策献君门:没有好的计谋献给君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八句,每两句一组,共分四组。前四句写诗人与友人相会于京城的情景,并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失望之情。

第一联“关河迢递岂堪论,下马秋风对一尊”,起句“关河”二字,点明地点,交代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缘由,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身处异地,心系故土,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二句“下马秋风”,描绘了一幅秋风吹拂、萧瑟凄凉的画面,使人感到一种悲凉的气氛;第三句“对一尊”,既指诗人与友人饮酒作乐,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孤独;第四句“岂堪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第二联“作赋屡同扳玉树,倚歌曾共宿麟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诗人通过攀比玉树(指文章写得好的名家)来赞美友人的文章,同时也表示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而“倚歌曾共宿麟园”,则描绘了两人在麒麟园里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三联“何求弦管西天落,忽指旌旗上谷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赏赐的渴望和失望之情。诗人希望朝廷能赐给他一些财物或官职,但结果却是“忽指旌旗上谷翻”,即忽然发现旌旗上的字迹被翻了过来,意味着朝廷的赏赐并没有到来。这里的“西天”指的是朝廷,而“旌旗上谷翻”则是比喻朝廷的赏赐被翻了个儿,没有了下文。

第四联“留滞周南成潦倒,愧无长策献君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和自责。诗人感叹自己在京城滞留期间成为了一名潦倒的文人,没有做出什么成就,因此感到十分惭愧。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家效力的愿望,但由于没有好的计谋献上给君王,所以只能默默地等待时机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相见、赋诗唱和、赏景饮宴以及朝廷赏赐等内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