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谁知楚客愁,省郎三径足淹留。
悬灯共照金花夕,倚曲翻惊玉树秋。
不为铅华伤国艳,转因沦落见风流。
东篱满把饶相笑,十载长安纵意游。

以下是对这首七言律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木叶谁知楚客愁,省郎三径足淹留:不知秋叶知多少,楚客之愁已满心。我身为省郎,三径之中自悠闲。
  • 悬灯共照金花夕,倚曲翻惊玉树秋:夜晚悬挂灯笼,照亮了秋天的菊花。倚着曲廊,突然被玉树所惊动。
  • 不为铅华伤国艳,转因沦落见风流:不为华丽的外表损害国家之美,反而因为个人的失意而更加显露出风雅。
  • 东篱满把饶相笑,十载长安纵意游:在东边的篱笆旁,我满怀豪情地嘲笑那些无聊的人。十年来,我在长安自由自在地游玩。
  1. 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王武选宅中赏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对秋叶、菊花、玉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国艳”与“风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 语言优美: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象鲜明生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音乐性和绘画性。
  • 情感丰富: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生的态度。他既感叹岁月易逝,又感叹个人命运的起伏。这种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据《明史》记载,黎民表是明代官员,曾任制敕房中书舍人,后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等职。他在任期间,曾参与制定政策,处理政务。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创作地点:这首诗的创作地点可能是王武选的宅院。王武选是明代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其著作在当时颇受人们关注。黎民表作为他的门生,很可能曾在此地与老师一同赏菊。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