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为客不曾欢,灯火同君坐岁寒。
薝卜每从僧舍问,椒花那得故园看。
尊前残雪催春色,席上疏灯耿夜阑。
愁绝剑门千万里,好将弦管忆长安。
以下是对《同周公瑕崇宁庵送张羽王之蜀》诗句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天涯为客不曾欢,灯火同君坐岁寒。”
- 诗句释义:“天涯”指遥远的地方,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远离家乡的情感。“为客”即客居他乡,没有归属感。“不曾欢”说明长时间以来都没有真正感到快乐。“灯火”指夜晚的灯光,象征着温暖和陪伴。“同君坐岁寒”中的“同君”表示与诗人一同,“岁寒”常用来比喻岁月艰难、生活不易。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和寂寞。
- 译文:在天涯之外,作为游子,我从未感到真正的快乐,只有夜晚的灯光驱赶着寒冷。
- “薝卜每从僧舍问,椒花那得故园看。”
- 诗句释义:“薝卜”是一种植物,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常从僧舍问”表明诗人常常向僧人询问关于家乡的问题。“椒花”通常在春天盛开,是诗人对家乡春意盎然景象的回忆。“那得故园看”表达了诗人想要见到故园花开的渴望,但现实却难以实现。
- 译文:我经常向僧人询问故乡的事情,可又怎能见到家中的花儿在春天开放。
- “尊前残雪催春色,席上疏灯耿夜阑。”
- 诗句释义:“尊前”指的是宴会的杯子或容器前。“残雪”指的是杯中残留的雪水,象征过去的时间。“催春色”意味着这些残留的雪水仿佛在催促春天的到来。“疏灯”是指微弱的灯光,形容夜色已深。“耿夜阑”意为直到天明,表达了深夜未眠的情景。
- 译文:酒杯中的残雪似乎在催促春天的到来,而微弱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直至天明。
- “愁绝剑门千万里,好将弦管忆长安。”
- 诗句释义:“剑门”指的是四川的剑阁山,这里是诗人心中的一个遥远的地方。“愁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万里”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弦管”,即乐器,诗人在这里用它来表达怀念之情。“忆长安”中的“长安”是古都名,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 译文:我深深地被遥远的剑门所触动,以至于心绪万千,无法自已。因此,我常常通过弹奏弦乐和吹奏笛子来回忆长安的美好时光。
- “赏析黎民表的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景物和生动的人文情怀交织,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黎民表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感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黎民表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乡美好景色的怀念。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 注释:黎民表(1507—1560),字民表,号西樵,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于广西桂林,后迁居江西南昌。黎民表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中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壮举诗篇,也有细腻感人的抒情之作。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评析: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故乡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一些象征元素,如残雪、疏灯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 写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作者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或其他重要地点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通过对这首《同周公瑕崇宁庵送张羽王之蜀》的解析,可以看到黎民表如何通过其精炼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传达了深深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无限怀念。这首诗不仅仅是简单的离别赠言,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