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宅重过忆隐君,闲门秋草漫纷纷。
翰林一日承丹诏,文冢千年閟白云。
坏壁尘埃封鸟篆,空山风雨失龙文。
子孙零落遗书尽,何用清名后代闻。

【注释】

  1. 经杜征君故居:经过杜征君的旧宅。杜征君,即杜审言,唐初著名诗人。
  2. 忆隐君:怀念隐居的人。
  3. 闲门秋草漫纷纷:形容门前杂草丛生,显得冷落荒凉。
  4. 丹诏:皇帝诏书。
  5. 文冢:指埋葬有才学的文人的墓地。
  6. 坏壁尘埃封鸟篆:墙壁破损,字迹模糊,被灰尘掩盖。
  7. 空山风雨失龙文:山间风雨肆虐,使龙文(古文中的书法)消失。
  8. 遗书尽:遗留下的书信都已散佚。

【赏析】
本诗是杜甫在长安时写的一篇记游诗。首联“废宅重过忆隐君,闲门秋草漫纷纷”,“废宅”是指杜征君故居,“重过忆隐君”则表明诗人再次来到杜征君的故居,怀念那位曾经隐居在这里的人。而“闲门秋草漫纷纷”则描绘了故居门前荒芜、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居以及故居主人深深的缅怀之情。

颔联“翰林一日承丹诏,文冢千年閟白云”,则是诗人对于杜征君生前事迹的回忆与感慨。“翰林”,即翰林院,是唐朝皇帝身边的重要机构;“丹诏”,指的是皇帝的诏书;“文冢”,则是比喻埋藏有才华的文人的地方。这两句诗反映了杜征君曾经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暗示了杜征君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依然长存于后世。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对杜征君故居现状的描述。“坏壁尘埃封鸟篆,空山风雨失龙文。”这两句诗描绘了杜征君故居的现状:墙壁损坏,字迹模糊,被尘埃覆盖;山间风雨肆虐,使得原本精美的书法作品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杜征君故居的现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居以及故居主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尾联“子孙零落遗书尽,何用清名后代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杜征君家族的衰落感到惋惜和无奈。诗人认为,即使杜征君的家族如今已经衰败不堪,但他们曾经辉煌的名声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后人再也不会听到他们的名字了。然而,诗人仍然希望后人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要让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杜征君故居的今昔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故居以及故居主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杜征君家族衰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