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濂溪之水非巨川,周子讲道名遂传。又不见云谷小山得朱子,芳名烨烨垂青史。
一峰先生玉堂仙,蚤魁廷对声隆然。只今授徒金牛洞,金牛洞与泷崖连。
泷崖老翁留侯裔,平生重义轻财利。赡学曾措百里田,延师不惜千金费。
束装来观上国光,请输名马资边疆。重瞳览奏心愉悦,诏令冠带增辉煌。
昨来别我故乡去,南望文江渺烟树。曲箪峰高雁阵寒,龙闺月落钟声曙。
寄言一峰旧知音,周朱道学宜专心。景不自显因人显,勿使金牛竟陆沉。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文学家王守仁(字宗武,号阳明)写给好友张泷崖和罗一峰的。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相应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君不见濂溪之水非巨川,周子讲道名遂传。
-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到吗?
- “濂溪之水”:指周敦颐的泉水,濂溪是指周敦颐居住的地方。
- “非巨川”:不是大河。
- “周子讲道”:指周敦颐讲学。
- “名遂传”:名声得以传播。
又不见云谷小山得朱子,芳名烨烨垂青史。
- “又不见”:另外还有谁?
- “云谷小山”:指朱熹居住的地方——云谷寺。
- “得朱子”:得到朱熹。
- “芳名烨烨”:美好的名声闪闪发光。
- “垂青史”:流传于史书中。
一峰先生玉堂仙,蚤魁廷对声隆然。
- “一峰先生”:指罗汝芳,他曾任内阁中书。
- “玉堂仙”:形容他的才德高洁。
- “蚤魁”:年轻时就很有才华。
- “廷对”:在朝廷中应试。
- “声隆然”:名声很大。
只今授徒金牛洞,金牛洞与泷崖连。
- “只今”:现在。
- “授徒”:教学。
- “金牛洞”:一个地名,可能是罗汝芳的讲学之地。
- “泷崖”:可能是指作者自己的故乡或者另一个地点。
- “连”:相连。
泷崖老翁留侯裔,平生重义轻财利。
- “留侯”:指的是汉代的张良,因功封为留侯。
- “泷崖老翁”:泷崖的老者。
- “重义轻财利”:看重道义而轻视财利。
赡学曾措百里田,延师不惜千金费。
- “赡学”:资助学校。
- “措”:提供。
- “百亩田”:一百亩地。
- “延师”:聘请教师。
- “不惜千金”:花费大量金钱。
束装来观上国光,请输名马资边疆。
- “束装”: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 “上国”:这里指的是京城或首都。
- “观上国光”:观赏京师的繁华景象。
- “输名马”:赠送马匹。
- “资边疆”:资助边境地区。
重瞳览奏心愉悦,诏令冠带增辉煌。
- “重瞳”:古代传说中一种眼睛有两颗黑眼珠的人。
- “览奏”:观看奏章。
- “诏令”:皇帝的命令。
- “冠带增辉煌”:皇帝的御旨使人们感到光荣。
昨来别我故乡去,南望文江渺烟树。
- “昨来”:昨天离开。
- “故乡去”:离开故乡。
- “文江”:可能是作者家乡的一条河流,也可能是其他地名。
- “渺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形容远行或离别的景象。
曲箪峰高雁阵寒,龙闺月落钟声曙。
- “曲箪峰”:可能是指作者家乡的山峰。
- “雁阵寒”:大雁排成一行飞过,形成美丽的队列。
- “龙闺月落钟声曙”:形容清晨时分寺庙里的钟声。
寄言一峰旧知音,周朱道学宜专心。
- “寄言”:转告别人的话。
- “一峰”:指罗汝芳。
- “旧知音”:老朋友。
- “周朱道学”:指周敦颐和朱熹的道学思想。
- “宜专心”:应该专心研究。
景不自显因人显,勿使金牛竟陆沉。
- “景不自显”:景色并不因为自己而显得美丽。
- “因人显”:因为有人欣赏而显得美丽。
- “金牛”:指作者的家乡。
- “竟陆沉”:最终沉没。
这首诗是对好友张泷崖和罗一峰的赠言,其中包含了对他们学问、品格和成就的赞赏以及对他们未来道路的鼓励。通过诗歌的形式,王守仁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和对他们事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