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闻彭泽初辞令,却向山阴一泛舟。
远地未能同语笑,闲云空自伴淹留。
群喧鹳鹭窥帘立,半偃蕖荷映带浮。
幸有诸君能载酒,晚来风雨莫深愁。
【注释】
- “石堰”:指诗人的别墅。
- 王沈:作者朋友。
- “迟黄宁海不至”:语出《论语·微子》:“宁为太平一木,不为乱世五斗。”宁海指代友人,不至意即不到来。
- 闻彭泽:指听说陶渊明弃官归隐于彭泽县(今属江西)之事。
- 山阴:指会稽郡山阴县(今属浙江)。会稽古称越,春秋时越王勾践曾于此地建都。后常以山阴代指会稽。
- 语笑:交谈,欢笑。
- 淹留:逗留,久留。
- 群喧:众多的喧闹声。
- 鹳鹭:水鸟名。“鹳鹤相和”,比喻众口一词。
- 半偃:半曲。荷花与荷叶互相映衬。
- 映带:互相衬托。
- 诸君:指王沈等朋友。
- 载酒:带着酒。
- 晚来风雨:傍晚时风雨交加。
- 莫深愁:不要深深地忧愁。
【赏析】
诗是作者送别友人王沈及其诸子时所写。前半首写王沈诸子的到来给作者带来的喜悦。后半首写诗人对朋友不能前来的遗憾。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意境开阔。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别墅石堰迎接王沈及其诸子的情景。石堰,即诗人别墅之水坝,位于山间溪上。王沈诸子,是诗人的朋友王沉及其子弟,因避世隐居,远游而来。“石堰同王沈诸子迟黄宁海不至”,这一句是说石堰的水闸像等待客人一样,迟迟不见王沈诸子到来。“为闻彭泽初辞令,却向山阴一泛舟。”这句是说听说陶渊明当年辞官归田园,就在这里泛舟游玩。“闻”字暗用典故,陶潜曾辞去彭泽县令职务,归隐田园,此二句是说他在别墅石堰接待王沈诸子。“闻彭泽”三字点明题旨,说明下文所说的“彭泽初辞令”是陶公的故实。“却向山阴一泛舟”,是说王沈诸子来到石堰,陶渊明则泛舟山阴。“山阴”是指山阴县,也就是今浙江省绍兴县一带。“一泛舟”三字写出诗人的心情,他盼望着朋友到来的心情是急切的。
中间四句写王沈诸子到来时陶渊明的喜悦之情。“远地未能同语笑”,意思是说因为自己远离家乡,所以不能和朋友们同在一起欢言笑语。“闲云空自伴淹留”,意思是说自己闲居在家,只有那些浮云相伴,自己也无法和朋友们畅谈,只能长久地停留下来。“群喧鹳鹭窥帘立”,这句是说众多嘈杂的声音中,有鹳、鹭之类的鸟儿,正在窥视着窗帘上的影子而站立着。“半偃蕖荷映带浮”,这句是说荷花和荷叶互相映衬,漂浮在水面上。诗人描写景物,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因此景物总是显得格外动人;同时,诗人又善于运用夸张手法来表达感情,如“闲云空自伴淹留”、“半偃蕖荷映带浮”,这些语句,既表达了他对王沈诸子到来的喜悦心情,也抒发了他久客乡野的孤寂之感。
最后四句写王沈诸子来访时的欣喜之情。“幸有诸君能载酒”,意思是说幸亏你们能够带来美酒,让陶渊明高兴起来。“晚来风雨莫深愁”,意思是说傍晚时风雨交加,我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莫深愁”三字,表明了陶渊明此时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