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残烛下,秋思转纷纷。
落叶多惊雨,明河半隔云。
萤光时复见,虫响夜多闻。
谁是论心侣,清樽可共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东园秋夜柬知己    
悲歌残烛下,秋思转纷纷。    
落叶多惊雨,明河半隔云。    
萤光时复见,虫响夜多闻。    
谁是论心侣,清樽可共君。    

注释及赏析:

1. 悲歌残烛下,秋思转纷纷。

  • 关键词:“悲歌”和“残烛”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度过的夜晚的寂寞与哀愁。
  • “秋思”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心境,让人联想到落叶、秋风等景象。

2. 落叶多惊雨,明河半隔云。

  • 关键词:“惊雨”和“明河”展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景象,雨水洗刷了大地,天空中明亮的银河被云层遮挡。

3. 萤光时复见,虫响夜多闻。

  • 关键词:“萤光”和“虫响”描述了夜晚的自然景观,萤火虫的光芒和虫鸣声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4. 谁是论心侣,清樽可共君。

  • 关键词:“论心侣”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希望找到这样的朋友共同饮酒畅谈。
  • “清樽”指的是酒杯,诗人用“清樽可共君”来表达对知音的渴望,希望与对方共享美酒佳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寂寥与期待。通过“悲歌残烛下”、“秋思转纷纷”等词句,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随后的描写又带出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心灵上的抚慰。最后两句,“论心侣”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而“清樽可共君”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知音共饮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其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