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嘶胡马,南来饮潞河。
论功自有定,报国岂无多。
雾拥宫门隔,星飞羽檄过。
中兴见神武,不许郅支和。
诗句释义
1 十月嘶胡马:描绘了一幅深冬时节,北方的草原上,胡马(即北方民族的马匹)在寒风中嘶鸣的景象。这里,“嘶”是马的叫声,而“胡马”则特指北方地区的马匹,体现了地域特色。
南来饮潞河:诗人提到南方的人南下来到潞河(今北京附近的河流),这里的“南来”表明是从南方迁移而来,而“饮”则暗示了这些南来之人可能因生活所迫,需到此地寻找水源或生计。
论功自有定:这句表达了一种公平正义的观念,即功绩的大小是由事实和证据决定的,不应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或偏袒。
报国岂无多:虽然前句强调了功绩的公允性,但此句转折,表达了诗人对为国家付出努力、贡献力量的人们的感激与尊重。
雾拥宫门隔,星飞羽檄过: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宫中被浓雾环绕,使得城门难以通行;同时,朝廷的文书(羽檄)如流星般飞驰而过,传达着急迫的消息或任务。
中兴见神武,不许郅支和:最后两句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价,其中“中兴”指恢复国家元气或重新获得繁荣;“神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英明的神武皇帝,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英雄人物的出现;“不许郅支和”则意味着不允许与西域的郅支单于结盟,这反映了当时对外政策的决策。
译文
十月里北方的战马发出嘶鸣,南方的人们南下寻求水源。
功劳的大小应由事实来评判,不应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
为国效力的人众多,他们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当时的朝廷如同迷雾笼罩,文书如流星般传递着紧急的信息。
在国家复兴的时刻,我们看到英明的神武皇帝,不允许与外敌勾结妥协。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北疆边关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和战争背景。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不同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以及对边疆将士们辛勤付出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政治清明、官员公正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