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
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雁门

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

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注释:
雁门:古关隘名,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昔年:往年,过去。
雁门路:指从前的雁门一带的路。
霜气逼征鞍:霜冻之气逼人,令人感到寒冷,所以马鞍上结满了霜。
野望天何惨:仰望天空,只见一片凄凉的景象。
徒行老更难:徒步行走,感到年老体衰,步履艰难。
人烟隔水静:人们居住的地方被河水隔开,显得十分宁静。
鬼火照沙寒:鬼火在沙漠中燃烧,照亮了沙地,让人感到寒冷。
战伐空悲感:战争和讨伐的事情,让人感到非常悲哀。
风凄戍角残:秋风凄凉,吹拂着戍楼上的角声,声音渐渐消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事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雁门一带的景色和战事,表达了他对战争和边防的关注和忧虑。

首联“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诗人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往日的雁门之路,那时的天气寒冷,霜气逼人,使人感到刺骨的寒冷。同时,诗人也暗示了当时的战争气氛,使人们不得不骑马征战。

颔联“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诗人抬头望去,只见天空一片凄凉的景象,使人感到悲伤。而徒步行走的人更是步履艰难,年岁已高更显疲惫。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人们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颈联“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则进一步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荒凉景象。河边的人们已经离开了,只留下寂静的村庄和孤独的影子。鬼火在沙漠中闪烁,照亮了沙地,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尾联“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则是诗人对战争的感慨之情的抒发。他感叹战争带来的悲伤和痛苦,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一句“风凄戍角残”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哀婉之情。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它通过对边塞风光和战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边防的关注和忧虑。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