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魄将圆夜,张灯坐草堂。
孤城低雨色,万户失秋光。
笛里关山暝,楼前烟雾苍。
金波若满地,随处有壶觞。

【注释】

十四夜无月:十四日夜,没有月亮。

皓魄将圆夜:明亮的月光即将圆满的夜晚。

张灯坐草堂:点起灯火,在堂屋中坐着。

孤城低雨色:孤独的古城,被雨水笼罩得低下了颜色。

万户失秋光:家家户户失去了秋天的光华。

笛里关山暝:笛声中传来的是山关黄昏的景象。

楼前烟雾苍:楼前升起的烟雾显得苍老而迷离。

金波若满地,随处有壶觞:金色的光芒好像铺满了大地,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个酒壶来喝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十四年”指作者写诗时已过了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63年。这一年,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首联“皓魄将圆夜,张灯坐草堂”,描写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点着灯烛,在草堂中坐着赏月。“皓魄”即明月,这里指月亮。“张灯”是指点上灯光,“坐”在这里的意思是观赏。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独自坐在草堂中欣赏明月的情景。
颔联“孤城低雨色,万户失秋光”,描写了诗人看到的一幅凄凉的景象。“孤城”指的是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这里代指战乱中的长安城;“低雨色”是指雨水把整个长安城映衬得都变得灰暗起来;“万户失秋光”则是指因为战乱,人们失去了秋天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助之情。
颈联“笛里关山暝,楼前烟雾苍”,描写了诗人听到的笛声中传来的是山关黄昏的景象。“笛里关山暝”是指在笛声中,可以看到山关在黄昏时分的景象;“楼前烟雾苍”则是指在楼前升起的烟雾显得苍老而迷离。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听到笛声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深沉的情感。
尾联“金波若满地,随处有壶觞”,描写了诗人看到金色的光芒好像铺满了大地,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个酒壶来喝酒。“金波”在这里是指金色的光辉,“若满地”则是指金色光芒洒满了大地;“随处有壶觞”则是指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个酒壶来喝酒。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看到这样的景色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愉悦和满足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回忆。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中秋节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