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折芦后,面壁此高岑。
祗树抱岩古,法云垂洞深。
石存一片影,天印万年心。
徒使登攀客,松风听梵音。
【注释】
长江折芦后:长江弯曲的地方,指三峡口。
面壁此高岑:指达摩洞,在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西岸峭壁上。高岑,山势高耸之处。
祗树抱岩古:祗树,梵语,意为“圣树”。岩石怀抱古树,形容岩石古老而雄伟。
法云垂洞深:法云,佛教用语,指佛光。垂洞深,指达摩洞深邃幽静。
石存一片影,天印万年心:意思是说,达摩洞的石头上只有一道影子,就像天印在心中一样。
徒使登攀客,松风听梵音:意思是说,那些登上攀爬的人只能在松树上听到梵音。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达摩洞的诗。诗人通过对达摩洞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首联“长江折芦后,面壁此高岑”,描绘了三峡口的壮观景色。长江在这里弯曲成一条长长的水道,两岸是陡峭的山崖,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这一句诗通过描写长江的弯曲和两岸的山崖,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颔联“祗树抱岩古,法云垂洞深”,则是对达摩洞的详细描绘。这里,诗人将“祗树”和“法云”两个词巧妙地结合到一起,既表现了达摩洞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祗树”是指一棵古老的树木,它静静地屹立在岩石之上;“法云”则代表着佛教的信仰和智慧。这两个词的结合,使得达摩洞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颈联“石存一片影,天印万年心”,则是诗人对达摩洞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石存一片影”,意味着达摩洞中的石头只有一块,却能映出整个洞口的景象;而“天印万年心”,则表达了达摩洞仿佛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蕴含着永恒的意义。这一联诗句,既是对达摩洞的赞美,也是对佛教文化的颂扬。
尾联“徒使登攀客,松风听梵音”,则是诗人对于那些登上攀爬的人的感慨。这里的“登攀客”,指的是那些前来游览达摩洞的人;而“梵音”,则代表着佛教的教义和修行的方法。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虽然达摩洞的美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但对于那些真正想要修行的人来说,达摩洞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修行之路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实践。
这首诗通过对达摩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真正的修行不仅在于欣赏美景,更在于内心的修炼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