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南去道,官署在河浔。
一水风烟色,三秋鱼鸟心。
才高君柱石,计拙我山林。
应念离居者,虫鸣蔓草深。
注释:
- 安平南去道,官署在河浔。
- 安平: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是唐代的一个县名。南去道:指的是从安平南下的道路。
- 官署:官府、衙门。
- 河浔: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泊头市,古为水运要道之一,也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镇。
- 一水风烟色,三秋鱼鸟心。
- 一水:一条河流。
- 风烟之色:形容河水流动的景象,给人一种飘渺、朦胧的感觉。
- 三秋:秋天的三个月。
- 鱼鸟心:比喻人的内心感受或情绪。
- 才高君柱石,计拙我山林。
- 才高:才能出众。
- 君柱石:比喻你像柱子一样坚固可靠,支撑着国家和人民。
- 计拙:策略或计谋不如人意。
- 我山林:比喻自己像山林一样隐居,远离尘世喧嚣。
- 应念离居者,虫鸣蔓草深。
- 应念:应该思念。
- 离居者:离开家乡的人。
- 虫鸣蔓草深:形容荒凉、寂静的景象。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写于他与史郎中应之分别之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的第一句“安平南去道,官署在河浔”描绘了离别的起点,安平是一个地名,南行的路上,官署坐落在河浔,这里的官署可能是作者工作的地方。这里的官署象征着权力和责任,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原因。
第二句“一水风烟色,三秋鱼鸟心”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一水”指代的是离别之地的河流,它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三秋鱼鸟心”则是借用“鱼鸟心”来比喻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出他们对彼此深深的牵挂。
第三句“才高君柱石,计拙我山林”则是对自己和对方的评价。“才高君柱石”意味着对方才能出众,如同坚硬的柱子支撑着国家和人民;而“计拙我山林”则意味着自己没有太多谋略,只能像山林中的隐士一样隐居。这两句既体现了对方的优秀,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最后一句“应念离居者,虫鸣蔓草深”则是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应念”表示应该记住;“虫鸣蔓草深”则是指荒凉寂静的景象,表达了离别后内心的孤寂和寂寞。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同时,它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