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奚童报,知君冒雪来。
阴晴门外变,骚雅卧中裁。
寒色侵衣湿,冰花着树开。
于今谁有赋,方见谢家才。
谢仲川雪中见过时予未起诗人雪夜偶遇,才情尽显
- 诗作原文
高枕奚童报,知君冒雪来。阴晴门外变,骚雅卧中裁。寒色侵衣湿,冰花着树开。于今谁有赋,方见谢家才。
- 词句释义
- 高枕奚童报:指诗人在听到童子的报信声后,得知有人来访。
- 知君冒雪来:表示诗人对来访者不畏严寒、坚持来访的精神深感敬佩。
- 阴晴门外变:描述了雪后天气的变化,由晴朗转为阴雨。
- 骚雅卧中裁:描绘了诗人在家中休息时的高雅情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来访者的敬意和欢迎之情。
- 赏析
- 《谢仲川雪中见过时予未起》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雪夜中与友人相遇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谢榛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成为了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 整首诗通过对雪夜中遇见友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夜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在困难时期给予自己的支持和陪伴。这种深厚的友谊使得诗作更加感人肺腑,成为一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雪夜世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中的雪花、月光、松涛等元素都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好。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使得诗作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 在这首诗中,谢榛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寒色侵衣湿”一句将雪的寒冷与湿润感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被雪打湿衣衫的情形。而“冰花著树开”一句则以冰花的形态来比喻雪花的美丽,使得诗句富有艺术美感。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优美动人,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谢榛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感受和态度。同时,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也给人以启示和感悟,让人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 在这首诗中,谢榛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借代等,使得整首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高枕奚童报”一句以枕头为喻,形容诗人被雪覆盖的情景,既形象又生动。而“知君冒雪来”一句则以雪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十分讲究,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开头两句通过描述雪夜中的环境背景,引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逢的主题。中间两联则分别描绘了两人相见的情景和感受,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最后一句则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使得整首诗更加完整和谐。
- 此外,这首诗在韵律上也颇具特色。全诗押平水韵,每句字数相等,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叠字等音韵手段,使得整首诗更加悦耳动听、韵味十足。这些韵律上的处理使得整首诗更加优美动听,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
- 在语言表达方面,这首诗也表现得十分出色。诗人运用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准确地描绘了雪夜中的景致和人物情感。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如“高枕”、“阴晴”、“骚雅”等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此外,这首诗的意境也相当深远。诗人通过描绘雪夜中的美景和人物情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这种深远的意境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成为了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
- 在情感表达方面,这首诗也表现得非常细腻。诗人通过对雪夜中遇见友人的场景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感慨,使得整首诗更加真实动人、充满情感。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诗歌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谢榛卓越的文学才能和艺术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