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赠别走诗筒,帆度春流五两风。
国计更堪征伐后,人心多在去留中。
江分吴越青天合,地豁东南沧海通。
雁宕飞泉旧游处,重看片雨下晴空。

【赏析】

此诗是送别友人张大参赴浙中任,而兼及当时政局形势的。全诗八句,前四句写送别,后四句抒时事感怀。首联点题,写与友人分别时的情境:汾阳王郭子仪曾赠别诗筒,如今你将乘船远行了,春风吹拂着江面,恰似那两风帆。次联承上启下,转写友人赴浙中任后的国计民情:战争频仍,国库空虚;人心惶惶,去留难定。颈联写地理形势,东南沿海一带江山秀丽,气势磅礴。尾联则宕开一笔,遥想当年雁荡山的飞泉胜景,如今重游故地,但见雨过天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汾阳赠别走诗筒”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汾阳王”指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他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以“安史之乱”中平息叛乱而著称,其人被尊为“中兴名相”。他于天宝十四载(755)在邺县(今河北临漳)与肃宗诀别,赋《别郭仆射》诗云:“汾阳祠庙郁苍苍,柏叶椒花献万箱。自恨不才称寿酒,空闻仙仗度霓裳。”此即所谓“诗筒”。这里借指送别的诗简。“五两风”是晋代陆凯寄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意思是说梅花已凋零,只好折几枝送给朋友,以寄托他的情意了。这里用以喻送张大参远航之意。“征伐后”“去留中”,暗寓国家战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所,心情惶恐不安。“吴越青天合”“东南沧海通”,是写浙东一带山川形势。吴越即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里既指浙东地区,亦泛指南方沿海地区。两句写浙东一带地势雄伟险要、江河纵横交错的地理特点。“江分吴越”以下四句是写浙东地区的自然风光。“江分”即江水分流。“雁宕山”,又名雁荡山,在浙江省温州市东南部乐清县境内,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白鹿洞海拔1150米,山上多瀑布、洞穴、奇石,景色十分秀丽。“旧游处”指雁荡山。诗人在这里想象自己当年游览雁荡山的情景,而今故地重游,不禁想起当年雁荡山的飞瀑流泉、山光水色,令人心旷神怡。末句“片雨下晴空”化用李商隐《锦瑟》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东风不与花为主。春归何处?寂寞无主。杜鹃啼血猿哀鸣。十二玉楼空暮雨,落花红尽暮山紫。”意思是说:春光明媚的日子,天空湛蓝,白云悠悠。然而春天终归要过去。这两句是说:尽管眼前还有片片雨滴飘洒下来,却已是晴空万里了。这里既是写景,又是寓意。作者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此诗写得含蓄婉曲,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