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逸气佩吴钩,烽火惊心又暮秋。
乱后登临仍有赋,望中风景独深愁。
边隅树色空军垒,东北笳声断戍楼。
应惜中原多猛士,几人相见话封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暮秋寄沈参军》。下面,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诗句: 暮秋柬沈参军禹文
- 注释: “柬”是书信的意思,“沈参军”是指沈姓的军人,这里可能是写给沈某的一封信。
译文: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问候你。
赏析: 开头两句直接点名了收信人,并表达了对这位朋友的关心和问候。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使得诗歌显得更加真挚和亲切。
诗句: 参军逸气佩吴钩,烽火惊心又暮秋。
- 注释: “参军”指的是军人,这里特指沈参军;“吴钩”是一种古代兵器,常用于战斗;“烽火”通常用来象征战争或紧急状态。
译文: 你穿着军装,带着锋利的武器,就像吴地的勇士一样。又到了战乱后的秋天,心中充满了恐惧。
赏析: 这两句通过描绘沈参军的外貌和气质,以及他所处的环境(烽火和秋天),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不安。烽火象征着战争与混乱,而秋天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感,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句: 乱后登临仍有赋,望中风景独深愁。
- 注释: “乱后”指的是战乱之后,“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诗歌、文章等文学作品。
译文: 虽然经历了战乱,但你还是选择登上高处吟诗作赋,面对眼前的风景,你的心中却充满了深深的忧愁。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沈参军即使在战乱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文人的情怀和对美的追求。他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孤独和痛苦。
诗句: 边隅树色空军垒,东北笳声断戍楼。
- 注释: “边角”指的是边疆的边缘地区,“空军垒”可能是指军营或者哨所;“东北笳声”是指从东北方向吹来的军号声。
译文: 在边疆的角落,可以看到军队驻扎的营地,那里有绿色的树木和坚固的壁垒;从东北方向传来的是断断续续的军号声,仿佛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战争。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的景象,通过具体的景物来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绿色树木和坚固壁垒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而断断续续的军号声则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战争和伤痛。这种对比和反差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效果。
诗句: 应惜中原多猛士,几人相见话封侯。
- 注释: “中原”指的是中国中原地区,“封侯”是指获得爵位,成为诸侯王。
译文: 你应当珍惜中原地区拥有许多英勇的战士,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够有机会见到你并获得封侯之赏呢?
赏析: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中原地区士兵的赞美和对他们未来的期盼。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渴望能够像沈参军一样,有机会为国家效力并得到封侯的荣誉。这种表达既体现了对国家忠诚的赞美,也展现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