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戎共拟静边声,抗疏谁当悉虏情。
燕地去秋曾几战,汉家今日更多兵。
春城雨后寒逾重,曙角风前怨未平。
直北烟尘时极目,乌鸢飞入亚夫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描绘了边疆的宁静与战乱的悲壮。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和赏析:

  1. 和戎共拟静边声 - 这句诗描述的是朝廷(和戎)正在努力平息边境的战争声浪,希望达到和平。
  2. 抗疏谁当悉虏情 - 这里提到了“抗疏”,即上奏皇帝的奏疏(抗疏),询问谁能彻底了解敌情(虏情)。这里的“虏”指的是敌人,即敌人的情况。
  3. 燕地去秋曾几战 - 描述了从燕地(一个古代地名,可能是今天的北京附近)到秋天已经经历了几次战斗。
  4. 汉家今日更多兵 - 表示汉朝今天有更多的军队,可能是指国家的军事力量增强了。
  5. 春城雨后寒逾重 - 春天的雨后,天气更加寒冷。这里的“春城”指的是春天的京城或城市,而“寒逾重”则形容天气非常冷。
  6. 曙角风前怨未平 - 清晨的号角声中,人们的怨恨还未平息。这里的“曙角”指的是拂晓时分吹响的号角,而“怨未平”则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伤和不安。
  7. 直北烟尘时极目 - 北方一直被烟尘所笼罩,让人时常放眼远望(极目)。这里的“直北”指的是北方,而“烟尘”则形容战场的烟雾。
  8. 乌鸢飞入亚夫营 - 乌鸢(乌鸦和老鹰)飞入了亚夫(一位汉代将领的名字)的营地,这可以象征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的和平与战争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