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通辽海,山岚隐蓟门。
登城秋草遍,拂剑早霜繁。
清切闻芦管,苍茫见塞垣。
健儿屯北戍,战马出中原。
羽檄黄尘动,牙旗白日翻。
穷边思李牧,异代感刘琨。
旅况聊成赋,戎机未易论。
从兹谢游好,归卧旧山樊。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地道通辽海,山岚隐蓟门。
- “地道通辽海”:描述城楼通过地下通道可以到达辽海之边,展现了古代城池的坚固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 “山岚隐蓟门”: “山岚”指山间的雾气,使得“蓟门”即古时边塞的重要关口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古老的氛围。
- 登城秋草遍,拂剑早霜繁。
- “登城秋草遍”:描绘了诗人登上城墙,四周被秋天的草覆盖,形成一幅辽阔且荒凉的画面。
- “拂剑早霜繁”:使用“拂剑”形象地表达了清晨时分,霜花沾满了剑身。这种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 清切闻芦管,苍茫见塞垣。
- “清切闻芦管”:通过听芦管的声音,表现了边疆的寂静和清冷。
- “苍茫见塞垣”:这里的“苍茫”形容视野开阔,远处的边塞城墙在朦胧中显得格外壮观而遥远。
- 健儿屯北戍,战马出中原。
- “健儿屯北戍”:描述了北方边疆的士兵英勇守卫的情景。
- “战马出中原”:强调了这些士兵是来自中原地区,可能因为战争需要被派往北方边境。
- 羽檄黄尘动,牙旗白日翻。
- “羽檄黄尘动”:用“羽檄”指的是传递军情的文书,这里强调了战事的紧急性和对周边的影响。
- “牙旗白日翻”:描述在白日之下,旗帜随风翻滚的景象,象征战争的激烈和紧张。
- 穷边思李牧,异代感刘琨。
- “穷边思李牧”:引用历史上的李牧,一个以智勇著称的边塞将领,来比喻边疆的守卫者。
- “异代感刘琨”:刘琨是另一个著名的边塞英雄,他的忠诚和勇敢被后世传颂。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于不同时代边塞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 旅况聊成赋,戎机未易论。
- “旅况聊成赋”:表示作者在旅途中将所见所感化为文字,虽然生活艰辛但仍试图抒发情感或记录所见。
- “戎机未易论”:表达了对战争局势的担忧和难以轻易评论的态度,暗示了军事形势的复杂和多变。
- 从兹谢游好,归卧旧山樊。
- “从兹谢游好”:表明作者因战乱或其他原因选择离开游历的生活,决定返回平静的生活状态。
- “归卧旧山樊”:回到家乡,隐居于旧日的山林之中,享受宁静的生活。这里的“樊”指樊篱,象征着一种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