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何冥冥,黑云复浩浩。
山行夜不休,崄巇犹蜀道。
我非王程迫,胡为役衰老。
数口远相将,未必常温饱。
投彼敝屋间,芜秽不及扫。
园荒无主人,马散啮秋草。
席地即吾庐,馀生聊自保。
隔林乞火回,酌酒慰怀抱。
愚者昧所适,哲人见机早。
反为细君嗤,宁如在家好。
【注释】
冥冥:形容夜深,天色昏暗。浩浩:指天空中的云,又形容声势浩大。险巇:山路崎岖难行。王程:旧时赴任的官道。胡为:何为;为什么。相将:相随而来。芜秽:指杂乱无章,这里指屋舍简陋、肮脏。园荒:指荒废了。主人:指人或物的主人。马散啮秋草:指马儿因饥饿而啃食野草。席地即吾庐:意思是说,我在这里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余生聊自保:意思是说,我这一生还可以聊以自慰。愚者昧所适:指无知的人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哲人见机早:指聪明人能把握时机。反:反而。细君:小妾。宁:哪比得上。
【译文】
深夜中,凉雨纷飞,黑云翻滚。在山路上行走到天明也不休息,这是多么艰难啊!
我虽然不是急于奔赴前程,可是为什么要让衰老的身体去服役呢?
家中有数口人要供养,他们远道而来,未必能够温饱。
我们只得投宿在那破旧的屋子间,屋里一片荒凉,连扫帚都找不到了,更不用说打扫了。
园子里荒废了,没有主人来照料;马儿饿得四处啃嚼着秋天的草地。
我就在地上随便找个地方坐着,聊以度日,聊以自慰。
我隔着树林向人家乞火,借了火之后回来,举杯痛饮,聊慰心怀。
愚蠢的人不知道适可而止,只有聪明的人才懂得抓住时机。
我甚至被妻子讥笑,难道在家比在外好吗?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夏秋之交。当时诗人正由江陵赴夔州,途经榆林店,触景生情写下的这首诗。
首联“凉雨何冥冥,黑云复浩浩”,是说那夜晚的雨下得很大,天空布满了乌云,天气阴沉。这两句是写眼前景象,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
颔联“山行夜不休,崄巇犹蜀道”,是说在山路上行走,直到天亮也不停歇,山路崎岖,就像蜀地的险峻山路一样。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颈联“我非王程迫,胡为役衰老”,是说我并不急于赶路,为什么还要让自己衰老呢?诗人似乎在抱怨,但又似乎在为自己辩解。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家庭状况,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数口远相将,未必常温饱”写的是自己家有几口人,但他们远道而来,却不一定能够温饱。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和担忧。
尾联“投彼敝屋间,芜秽不及扫。园荒无主人,马散啮秋草”,则是说自己只能随意找个地方住下,那里已经荒废了,没有人来打理。院子里长满了杂草,甚至连扫帚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马儿吃草。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人通过对自己旅途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然而,他的诗歌并没有陷入悲观和绝望之中,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