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策马湖西路,孤寺鸣钟山欲暮。
偶逢老衲是同乡,相对不言中有悟。
人生自抱摩尼珠,乾坤谁种菩提树。
何劳长检贝叶经,如来在心非在形。
蒲团坐久忘尔我,不知草虫喧户庭。
夜半无灯亦无月,檐前松柏何青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内容如下:
清秋策马湖西路,孤寺鸣钟山欲暮。
偶逢老衲是同乡,相对不言中有悟。
人生自抱摩尼珠,乾坤谁种菩提树。
何劳长检贝叶经,如来在心非在形。
注释:
清秋:秋天的景色。
策马:骑马。
湖西路:湖边的道路。
孤寺:孤独的寺庙。
鸣钟:寺庙里响起的钟声。
山欲暮:山快要黄昏了。
偶逢:偶然遇到。
老衲:和尚。
同乡:同一个地方的人。
相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
言而有悟:说话时有领悟。
摩尼珠:摩尼珠是指佛教中的一颗智慧之珠。
乾坤:天地。
菩提树:菩提树是指菩提树,菩提树是一种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树木,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药材使用。
何劳:何必。
长检:长时间检查。
贝叶经:贝叶经是指一种佛教经文,用贝叶书写。
如来:指佛陀。
在心:在心里。
非在形:不是外在的形状。
蒲团:佛教徒用的坐垫。
忘尔我:忘记了你自己我。
草虫喧户庭:草虫在窗外鸣叫。
夜半无灯亦无月:夜晚没有灯光也没有月亮。
檐前松柏何青青:屋檐前松柏依然郁郁葱葱。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一次游历香山禅院时所写。他看到湖边道路旁的一座孤立的寺庙,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感到有些寂寞。这时他遇到了一个老僧,两人交谈起来,彼此都有所领悟。白居易感叹人生就像摩尼珠一样,充满了智慧和秘密;而天地万物都是菩提树的种子,需要用心去感受。他不必要去寻找佛经中的真理,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会到佛法的智慧。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佛教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