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榻翻经坐朝暮,门前一转西方路。
月满人间各自心,天虚潭底谁能悟。
四十年来静掩扉,东林遥听夜钟微。
渐看禅子易衰老,松杪白云何处归。
诗句释义:
短榻翻经坐朝暮,门前一转西方路。 这句描述了元宝禅师的生活状态,他坐在短榻上翻阅经典,日复一日地研究佛法。他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在修行,试图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静。”西方路”通常指的是佛教中通往极乐世界的路,这里可能指代一种宗教或哲学上的修行道路。
月满人间各自心,天虚潭底谁能悟。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更深层的主题,即每个人内心的感受是独特的,而真正的理解和领悟往往需要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进入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里的”天虚”可能指的是精神的空虚或者心灵的纯净,而”潭底”则可能暗示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索。
四十年来静掩扉,东林遥听夜钟微。 元宝禅师已经活了四十年,他选择了隐居,不再与外界接触,只是静静地倾听夜晚的钟声。这可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某种态度,可能是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
渐看禅子易衰老,松杪白云何处归。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主题,那就是生命的脆弱性和无常性。禅宗常常强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里的”禅子”可能指的是修道者或修行者。”松杪”指的是树梢,”白云何处归”则表达了对生命归宿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译文:
短榻翻经坐朝暮,门前一转西方路。
月满人间各自心,天虚潭底谁能悟。
四十年来静掩扉,东林遥听夜钟微。
渐看禅子易衰老,松杪白云何处归。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和思想。通过对比和对比,诗人展现了人生的苦乐、修行的艰辛以及生命的意义。诗中的每一个词都充满了哲理,每一个句子都透露出深深的思考。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也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