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文麟德明时出,延揽英豪网罗密。
佳气低连太液云,祥光高映长安日。
当朝二阮非晋俗,不谈玄虚重儒术。
九重四散御炉烟,对策彤庭挥巨笔。
更羡两疏真伟才,补衮齐心匡汉室。
乔木根深地脉滋,上参碧空千万枝。
广阴覆城去炎暑,动摇时复清风吹。
老龙潜海倦霖雨,天教群种待昌期。
古来史传宁无私,野夫作颂久相知。
短褐冲寒送别处,玉堂应忆衡漳湄。

【注释】

乔木:指高大的树木。颂:赞颂,歌颂。郭隆夫:字元振,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臣。唐高宗时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曾参与平定突厥等战争,并主持编纂《唐史》。郭隆基:郭子仪之子,唐德宗时任宰相、朔方节度使,封汾阳王。郭子仪去世后,郭隆基与朔方大将李怀光等人密谋发动“永泰之难”,拥立唐肃宗即位。后因功被封为颍王、汾阳郡王。惟显:郭隆基的小名。

凤文麟德:比喻贤能的才能。凤文,凤凰之文,象征祥瑞;麟德,麒麟之德,象征贤才。明时出:指在清明盛世出现。延揽英豪:招揽有才能的人。网罗:比喻聚集和收纳。

佳气:美好祥瑞的风气。太液池:古代宫廷中用于饲养飞禽走兽的大型水池。

当朝二阮:指当时朝廷的两个重臣。阮咸:阮籍的儿子阮咸(231-293),字仲如,晋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阮瞻(?一346):阮咸之兄,字弘道,晋陈留尉氏人(今属河南)。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是“建忠堂”的主将。晋俗:指晋朝的风气。玄虚:道家哲学中的玄妙虚无之说,这里指清谈。儒术:儒家学说。

九转四散:形容烟雾弥漫,升腾扩散的样子。御炉烟:皇帝的龙涎香燃烧所出的烟。

两疏:指东汉末年的贾谊和董仲舒。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途经长沙,作《吊屈原赋》、《鸟赋》等诗;董仲舒为胶西王相,作《士不遇赋》。真伟才:真是伟大的人才。补衮:修补帝王衣服上的裂缝。齐心:心意相同。匡汉室:辅助唐朝王室。

乔木根深地脉滋:大树的根基深入地下,滋润着地脉。上参碧空千万枝:树上的叶子繁茂,像无数枝条伸向天空。广阴:浓荫。去炎暑:解除炎热。

老龙潜海倦霖雨:龙潜伏于海底,疲倦了降雨。天教群种待昌期:天意使这些植物等待丰收的季节。天教:上天安排或命令。群种:指各种植物。

古来史传宁无私:自古以来的历史记载从不偏私。野夫:指作者自己。作颂久相知:作诗颂扬已经很久了。

短褐冲寒送别处:穿着破旧的衣衫冒着严寒送别的人。玉堂应忆衡漳湄:我思念你啊,就像玉堂应该记得衡漳河边的风光一样。玉堂:官署名,唐时称尚书省中各部尚书的办公室。衡漳河: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西,往东南流经河北涉县至邯郸市北入漳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郭隆基和他的侄子郭惟显的。郭隆基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曾任宰相、朔方节度使,封汾阳王,晚年又与朔方大将李怀光密谋发动“永泰之难”,拥立唐肃宗即位。郭惟显则是郭隆基的儿子,唐德宗时代的名门望族子弟,后来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此诗写于诗人任中书舍人时。

首联:“凤文麟德,明时出,延揽英豪,网罗密。”这是诗人对郭隆基的赞誉。诗人把郭隆基比作凤凰,说其文采出众,德行高尚,在清明的盛世出现,广泛招纳英才,网罗贤才。

颔联:“佳气低连太液云,祥光高映长安日。”这是诗人对郭隆基的功绩的赞美。诗人把郭隆基的政绩比作天上的云彩、日光,说其功绩辉煌,影响深远。

颈联:“当朝二阮非晋俗,不谈玄虚重儒术。”这两句是诗人对当时政治风气的评论。诗人认为,当时的朝廷有两个重臣,一个是阮咸,另一个是阮瞻,他们都不是那种清谈家,而是重视儒家学说的人。

尾联:“九重四散御炉烟,对策彤庭挥巨笔。”这是诗人对郭隆基的称赞。诗人把郭隆基比作皇帝,说其治理国家如同皇帝一样,其诏书遍布各地,其对策犹如大笔挥洒。

尾联:“更羡两疏真伟才,补衮齐心匡汉室。”这两句是诗人对郭隆基的赞美和祝愿。诗人羡慕汉代的两位贤臣——张良和贾谊,说他们是真正的伟才,能够补充君王衣服上的裂缝,共同辅佐汉室,实现国家的安定繁荣。

这首诗是诗人给郭隆基及其侄子郭惟显的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仕途的期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