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高城独延伫,望中飞鸟没烟树。
岘山何异楚天云,盘涧更连秦甸雨。
二十年来春草长,儿童牧马向斜阳。
广州人睹磨崖赋,北指中原说大方。

【注释】

  1. 薄暮:傍晚。
  2. 延伫(zhù):久久地站立。
  3. 飞鸟:这里指从洛阳城上空飞过的候鸟。
  4. 岘山:在襄阳,汉末诸葛亮曾登此山祭酒先帝刘备,后人称为武侯山。
  5. 楚天云:指楚地的天空云。
  6. 盘涧(jiàn):盘曲曲折的山间小河。
  7. 秦甸:指陕西一带。
  8. 二十年:指从开元到天宝十四载(745年),共二十二年。
  9. 春草长:意谓草木生长迅速,这里暗寓诗人被贬后心情郁郁不得志。
  10. 广州人睹磨崖赋: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在广州为官时,曾在南郊立碑题诗:“顾天下有蜀,吾蜀有此人。”后来有人将石崇的这首诗刻在了洛阳的龙门山上。
    【赏析】
    《晚登洛阳城西望灵宝寄怀许尚书令夫》,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四载(745)作于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高望远,抒发怀才不遇之慨;颔联由景及情,以物比人;颈联写自己流落他乡,思念故人,表达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尾联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乱,恢复唐朝的愿望。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深沉。前两联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之情;第三联通过比较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看法和态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平定安史之乱,恢复唐朝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