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窗午睡晚来起,帘外明明一庭水。云是雨工碎却阴山冰,雷电相驱寒色里。
击瓦骤破群雀惊,迸阶倒回众儿喜。痴儿不解老夫忧,指点门前说未休。
苍生所望在禾黍,更欲馈饷供边头。于今宋玉夜无寐,岂待落木方悲秋。

【注释】

  1. 雨雹:冰雹。
  2. 有感:有所感触。
  3. 宋大参:宋朝的监察御史,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宋大参。
  4. 苍生所望:百姓的期望。
  5. 禾黍:古代用禾秆(黍)祭祀,后用来泛指庄稼。
  6. 馈饷:赠送财物。
  7. 落木:树叶落下,多用作秋天的象征。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罢官归家之后,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首联“客窗午睡晚来起,帘外明明一庭水。”诗人在客舍中午休,待到醒来时,外面已是傍晚了。诗人推开窗户,看见院子里积水成冰,晶莹透亮,映着天色,分外耀眼。“云是雨工碎却阴山冰”,这两句诗化用了杜甫《洗兵马》中的名句:“天寒饮马太白窟,风疾放鹰赤山北”。诗人将“天寒”和“风急”与“阴山”联系起来,以“冰”代“雪”,写出了北方严寒天气的特点。
    颔联“击瓦骤破群雀惊,迸阶倒回众儿喜。”“击瓦”指冰雹击打瓦片的声音,“迸阶”指冰雹从台阶上崩裂下来,坠落地上。诗人看到冰雹纷纷扬扬地落在庭院里,把麻雀们吓得乱飞起来,而台阶上的人们却欢喜不已,因为冰雹可以驱赶虫害,使庄稼长得更好。“痴儿不解老夫忧,指点门前说未休。”诗人看着庭院里的冰雹,不禁感慨万分,他担心这样的自然灾害会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伤害啊!于是,诗人走到门前,继续劝说人们做好防灾措施,保护好庄稼。
    颈联“苍生所望在禾黍,更欲馈饷供边头。”诗人想到百姓们期望的是庄稼长势良好,能够丰收,他们还需要供给军队所需的粮食。“馈饷”就是送给军队的粮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也表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尾联“于今宋玉夜无寐,岂待落木方悲秋。”“宋玉”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楚国文学家宋玉,他曾在楚襄王面前作赋讽谏。这里的“宋玉”是指作者自己。“悲秋”原意是指悲伤秋的到来,这里则是指诗人因担忧国家的命运而彻夜难眠。尾联的意思是:如今我像宋玉一样,夜里没有睡好觉,哪还等到秋天落叶时才感到悲凉呢?诗人以“悲秋”喻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