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揽貂裘,蹀躞驱紫骝。问君去何许,云是塞门游。
丈夫安肯栖故丘,北向龙沙天尽头。苏武城头积雪满,李陵台上孤云愁。
二子杳然不可见,神交千古心悠悠。眼前陈迹增感慨,弹铗悲歌回素秋。
燕然之山忽改色,金河之水翻倒流。风吹大荒落日惨,胡雁惊飞不复留。
此时踟蹰多隐忧,百年意气怀朋俦。独自磨崖题赋罢,还来共醉长安楼。
【注】1. 春寒:指春天的寒冷。
- 揽:披,穿着。
- 貂裘:用貂皮制成的外衣。
- 蹀躞(dié xiè):马行貌,形容马行走的样子。
- 紫骝:骏马名。
- 云是塞门游:塞门,边地城门。
- 丈夫:男子。
- 苏武:汉代名将,被匈奴囚禁十九年,终不屈。
- 李陵:东汉名将,降虏于匈奴,后为匈奴所杀。
- 二子杳然不可见:指苏武、李陵。
- 神交千古心悠悠:神交,彼此思念而心神相会。
- 弹铗(jiá)悲歌回素秋:铗,剑鞘,这里借指宝剑。
- 燕然之山忽改色:指唐玄宗时安史之乱,燕然山一带沦陷。
- 金河之水翻倒流:指唐玄宗逃往四川,黄河改道。
- 胡雁惊飞不复留:指唐王朝的衰落和中原百姓的痛苦。
- 踟蹰(chí chú):迟疑不决。
- 百年意气怀朋俦:怀,怀念;朋俦,朋友。
- 磨崖题赋:在崖壁上题诗。
- 长安:今陕西西安。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吴山人即吴士美。他与诗人有深厚的友谊,曾一起参加科考得中,同在长安任官。后来诗人因事贬谪,吴士美也遭牵连,二人被迫分居两地。诗人在这首诗中对友人表示了深情的思念,并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写景,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态。上句写“春寒”之时,下句写“徒步”之状。两句连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二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意。
颔联紧接上联,直抒胸臆。诗人以“问君去何许”开头,表达了自己想要得知友人去向的心情。然而,友人的回答却令人意外:“是‘云’。”这一句不仅点出了友人将要远行的地点——边疆,而且巧妙地运用了“塞门”(边门)这一词语来形容友人的目的地。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里的“塞门”,既是指边关,又暗含着对友人远行的担忧。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行程。诗人借用古代两位著名人物的故事来表达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之情。一是“安肯栖故丘”的苏武(汉武帝时期汉朝使臣),他坚守节操,拒绝投降匈奴;二是“北向龙沙天尽头”的李陵(汉武帝时期汉朝将军),他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却在战败后被迫自杀。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被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的描述之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又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之感。
尾联则从侧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这种期待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示了他对友人深深的关爱之情。此外,诗人还祝愿友人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诚、勇敢且心怀壮志的人物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