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井同讴颂,中和布乐声。
岭云需大泽,江月促严程。
执玉行何遽,还珠政已成。
榕溪清见底,可以濯君缨。

注释:

  • 万井同讴颂,中和布乐声。
  • 万井:指众多的井邑。同讴颂:一起歌颂。中和布乐声:中和之气弥漫于天地之间,音乐声响遍四野。
  • 岭云需大泽,江月促严程。
  • 岭云:指的是山岭之上的云雾。大泽:指广阔的湖泊。严程:即严冬,形容天气寒冷。
  • 执玉行何遽,还珠政已成。
  • 执玉行:拿着玉器行走在道路上。何遽:怎么突然。还珠政:指归还失而复得的珍珠。
  • 榕溪清见底,可以濯君缨。
  • 榕溪:榕树下的清澈小溪。濯君缨:洗去君王头上的冠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面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首句“万井同讴颂”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地方共同庆祝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气氛。接着“中和布乐声”表达了这种和谐的氛围弥漫于天地之间,音乐声响遍四野的景象。

第二句“岭云需大泽,江月促严程”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岭上的云雾和湖面上的月光都映衬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暗示着友人即将面临的严峻考验或重大任务。

第三句“执玉行何遽,还珠政已成”则转向人世,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完成重要任务的祝福和期望。这里“执玉行”和“还珠政”分别象征着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政治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和期望其继续保持这些品质。

最后一句“榕溪清见底,可以濯君缨”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和点睛之笔。这里利用“榕溪清见底”来形容景色清新宜人,用“濯君缨”象征洗涤尘垢,恢复纯洁。这不仅是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的抒发,也寄托了诗人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