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欣同赏,其如胜地何。
濡毫山借丽,洒泽水增波。
淑气催玄籥,薰风入浅莎。
霜威人所惮,今已布阳和。
【注释】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 王虞石侍御:指代王虞石的侍从官职。
- 西湖:即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 即席赋:当场作诗赋。
- 不是欣同赏:并非是因为我和你一同欣赏美景才来到这里。
- 其:语气词,无实义。
- 胜地:美好的风景。
- 濡毫山借丽:用毛笔蘸着墨水,将山水描绘得如花般美丽。
- 洒泽水增波:将湖水洒在岸边,让波浪更加澎湃。
- 淑气:美好的气息。玄觟:传说中的神兽名,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 薰风入浅莎:春风拂过草地,带来温暖的气息。
- 霜威:霜冻的威力。人惮:人们害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立春这一天陪王虞石侍御饮于西湖而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感。
首句“立春先一日陪王虞石侍御饮西湖即席赋”,表明了作者与王虞石侍御一起在西湖饮酒作诗的情景。这里的“立春”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或5日。而“先一日”则表明了诗人提前来到西湖,以便与王虞石侍御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二、三两句“不是欣同赏,其如胜地何”和“濡毫山借丽,洒泽水增波”,则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具体描绘。诗人并没有因为与王虞石侍御共同欣赏美景而感到欣喜,反而觉得西湖的美景已经足够令人陶醉。他用“濡毫山借丽”来形容自己用毛笔蘸着墨水,将山川描绘得像花一样美丽;用“洒泽水增波”来形容将湖水洒在岸边,让波浪更加澎湃。这些描绘都体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五两句“淑气催玄旜,薰风入浅莎”和“霜威人所惮,今已布阳和”,则是诗人对春天的到来所引发的联想和感受。诗人认为春天的气息能够催开花朵,如同玄觟(一种传说中的神兽)一般神奇;同时,温暖的春风也能够吹过草地,带来温暖的气息。这些描述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最后一句“霜威人所惮,今已布阳和”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以“霜威人所惮”来表达人们对寒冷天气的畏惧,但如今随着春天的到来,这种天气已经消失。而“今已布阳和”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