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辽阳鹤,苍茫不可寻。
遥知持斧意,不负漆身心。
塞外鸣笳断,桥边度马深。
无惭国士报,读此益沾襟。
【赏析】
此诗是读张见平《读张见平题豫让桥》有感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豫让的崇敬之情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千载辽阳鹤,苍茫不可寻。”首句点明时间与地点,辽阳即今辽宁省辽阳县,为古燕国故地。诗人通过千年的时间跨度和辽阳的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鹤”字既点明了地理位置,又寓意了诗人心境的孤高与超脱。
“遥知持斧意,不负漆身心。”次句进一步描绘了豫让的形象,他的持斧意指他手持利刃,准备刺杀赵襄子的行为,而漆身吞炭则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避免引起赵襄子的怀疑。这一举动展示了豫让坚定的决心和高尚的品质。
“塞外鸣笳断,桥边度马深。”第三句通过描写边疆的景象和桥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壮美的氛围。塞外的呜笳声中断,暗示着战事的紧张;桥边的马儿深深走过,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这些细节描绘都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无惭国士报,读此益沾襟。”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豫让行为的认可与感慨。豫让的报国行动虽未成功,但他的精神却得到了传承。读到这首诗,诗人更加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动,泪水不禁沾湿了衣襟。整首诗通过对豫让故事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
【注释】
千载辽阳鹤(千载:千年。辽阳:古代地名,今属辽宁省。鹤:传说中的一种仙鸟。)
苍茫(苍:青色,无边无际的样子。茫:茫然,没有边际的样子。)
不可寻(不可:不能够。寻:寻找。)
遥知(遥:遥远的意思。知:知道。)
持斧意(持:拿着。斧:斧头,这里指兵器。意:意思,指目的或意图。)
负(背)漆身(负:背着。漆:涂漆,用漆涂抹身体,使之成为黑色的刑具。)
身(身:身体。)
度(度过)马(马:马群。度:度过。)
无惭国士报(无惭:不惭愧,不感到羞耻。国士:指国家的勇士。报:报答,回报。)
益沾襟(益:更加。沾:沾湿,引申为感动。襟:衣服前襟,泛指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