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君先发,相逢复汝坟。
行过九折坂,踏破万重云。
节并丹霄下,茅从两地分。
南行堪比袂,无事叹离群。
注释:
- 易水君先发,相逢复汝坟:易水的君王(指曹操)首先出发,我们再次在汝南的墓地相见。
- 行过九折坂,踏破万重云:经过九弯十八拐的山路(九折坂),踩破了无数的云雾。
- 节并丹霄下,茅从两地分:我们的旗帜和曹军的旗帜并列在一起,我们的营地和曹军的营地分开。
- 南行堪比袂,无事叹离群:向南行进时,就像手拉着手一样亲密,没有什么事可以让人感叹自己孤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文人在曹孟德大军南下期间,在汝南地区相遇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句“易水君先发,相逢复汝坟”中的“易水”是黄河的一部分,曹操曾在此击败袁绍,所以这里指的是曹操。“君先发”表明曹操的军队先行启程,而“相逢”则意味着两人再次在这里相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曹操的重逢,以及这次重逢是在战乱的背景下进行的。
“行过九折坂,踏破万重云”描绘了行军过程中艰难险阻的景象,九折坂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踏破万重云”则形容道路艰难,云雾缭绕。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艰辛的感慨。
“节并丹霄下,茅从两地分”中的“节并丹霄下”指的是曹军和李伯襄(李膺)的军队在同一条道路上行进,而“两地分”则表示他们的营地分别位于两处不同的地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曹操和李膺军队的观察,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
最后一句“南行堪比袂,无事叹离群”中的“南行”指的是诗人和李伯襄向南行进的情况,“比袂”则是比喻双方关系亲密。然而,由于战争的原因,他们之间缺乏共同的话题和话题,只能感叹彼此的孤独。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人际关系疏离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位文人在汝南地区的相遇情景,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孤独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