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牍顿劳真俗务,精魂耗尽竟何功。
八千里外炎蒸地,五百年前烈士风。
失志文皇遗董贾,得时虞帝擢夔龙。
伊谁卒负苍生望,咄咄还书几字空。
【注释】
案牍:案桌,即办公用的桌子。顿劳:劳累。精魂:精神。耗尽:用完。何功:什么功劳。炎蒸地:炎热的地方。五百年前:东汉建武末年(公元35年),光武帝刘秀平定了割据一方的隗嚣,收复了汉中郡。烈士风:烈士的气概。失志:不得志,不成功。文皇:指汉文帝,汉文帝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董贾: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家学者,汉武帝时曾为博士;贾谊,汉文帝时任太中大夫,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虞帝:指虞舜,尧的儿子,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君。得时:得其时运。虞、舜皆以仁德闻名天下。擢夔龙:选拔贤能之士。夔、龙,都是古代的贤士。伊谁:谁。卒负:终于辜负。苍生:老百姓。还书几字空:《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欲封韩信为齐王,张良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季亚。”此三人者,真足以当一国矣。后用“三杰”来比喻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所咏的是汉代两位杰出人物——董仲舒和韩信。作者在诗中对这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
全诗共四句,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前六句)写董仲舒的事迹,第二层(七至八句)写韩信的事迹,第三层(九至十四句)写两人的不同结局。
首联“案牍顿劳真俗务,精魂耗尽竟何功”,点出了董仲舒的事迹。案牍,即文书、文簿之类的东西,此处指官府公文。案牍之劳,指处理政务的辛劳。精魂,指精神、魂魄。耗尽,用尽。两句的意思是说,董仲舒因为辅佐皇帝而处理政务,十分劳累,精神疲惫到极点,但是却没有取得什么功绩。
颔联“八千里外炎蒸地,五百年前烈士风”具体描写了韩信的事迹。炎蒸地,形容酷热的地方。烈士风,指英雄的气质。两句的意思是说,在五千年前,韩信就具有英勇善战的作风,如今他虽然远在八百里外的边塞之地,但依然保持着这种英气。
颈联“失志文皇遗董贾,得时虞舜擢夔龙”,继续赞美两人不同的结局。文皇,指汉文帝。贾、夔、龙分别是韩信、张良和范增的字。这一句意思是说,汉文帝时,韩信因未能获得成功而失志,而虞舜时,张良因得时而得到重用。
尾联“伊谁卒负苍生望,咄咄还书几字空”,总结了两人不同的结局,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评论。伊谁,代词。卒负苍生望,意思是说他们都最终辜负了老百姓的期望。咄咄还书几字空,意思是说他们的书信都写得很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整首诗通过对二人事迹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