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捧外台檄,怜君独滞留。
清才不可掩,高位岂须求。
马度函关晓,云开华岳秋。
相期守初志,联步凤池头。
【注释】项荩臣宪副曾与予同除广东兹闻擢陕西宪使寄诗为贺:项荩臣,字公辅,号东山先生,浙江慈溪人。宪副,即御史中丞,官名。
同捧外台檄,怜君独滞留:一起手捧皇帝的委任状,我怜惜你被留在广东。
清才不可掩,高位岂须求:你的才能是人所不能掩盖的,你的地位又何必非要争取呢?
马度函关晓,云开华岳秋:像汉武帝出函谷关一样,像唐玄宗游华山那样,在早晨,太阳高照,云彩散开,秋天来了。
相期守初志,联步凤池头:我们一定保持初心,并肩走在凤凰池边。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于1964年(乾隆五十九年)赴京参加考试后写的。当时他正任广西平乐府学教授,因见友人项东山擢升为陕西按察使之职,于是写此诗以祝贺。
首联:“同捧外台檄,怜君独滞留。”起句“同捧”,说明两人都是奉旨而往,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诗人被留在了广西。这一句既表明二人关系密切,又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怜君”,是对友人的同情、关怀。“独滞留”,突出了诗人的无奈之情。
颔联:“清才不可掩,高位岂须求。”诗人对友人的才华表示肯定。“清才”一词,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不可掩”,意谓这种才能无人能比。“高位”,指高官厚禄。“岂须求”意为无需追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高洁品格和崇高理想的赞赏。
颈联:“马度函关晓,云开华岳秋。”颈联两句分别描绘了两位诗人所处的不同地域风光。“函关”是古函谷关的名称,这里代指陕西西安。“云开”形容天晴气爽,景色宜人。“华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北,因山峰秀丽险峻似花而得名。这里的“秋”指秋天。
尾联:“相期守初志,联步凤池头。”尾联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相期”意为期待,希望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守初志”指坚守自己的初心和理想。“联步”意为并肩而行,共同前进。“凤池”,古代称翰林院,这里指京城。“联步凤池头”意味着诗人与友人一同进京,共图大展宏图。
这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高洁品格和崇高理想,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关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