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徙倚望西东,两镇平分一水通。
诸将雄兵分节制,百蛮残孽任牢笼。
阳回阴谷穷厓内,人在光天化日中。
翘首何堪倍惆怅,思乡怀国此心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在广东任上所作。他于嘉靖十六年(1537)被贬为戍边卫官,后因得罪严嵩,被削夺官职,谪居云南永昌卫(今云龙县),在滇西边疆度过了20余年的流放岁月,其间写下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边塞风光及思乡之情的作品。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题控粤亭:这是诗的题目。”控”有控制、掌控的意思。”粤”指的是广东省,因为广东历史上曾被称为“粤”。

  2. 高亭徙倚望西东:描述了一座高高的亭子,诗人站在亭子里眺望西边和东边的景象。”徙倚”意味着徘徊不前,”望”则表达了凝视。

  3. 两镇平分一水通:描绘了两个城镇分别位于一条大河的两侧,河水将它们自然分开,并连接着两岸,象征着两地间的联系与交流。

  4. 诸将雄兵分节制:这里的“诸将”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将领或者是朝廷派遣来管理此地的军事官员。”雄兵”指勇猛的军队或强大的兵力。”分节制”暗示着这些将领们各自掌握着军事指挥权。

  5. 百蛮残孽任牢笼:这里的“百蛮”指的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少数民族。“残孽”表示残留的祸害或者残余的敌人。”任牢笼”则是说对这些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和管理。

  6. 阳回阴谷穷厓内:这句话似乎有些语病,可能是诗人为了表达某种意境而故意为之。”阳回”和”阴谷”在这里可能是指阳光明媚的地方和阴暗潮湿的角落,而”穷厓内”则可能是指在山崖之内或深山之中。

  7. 人在光天化日中:这里用”光天化日”来形容一个晴朗的日子,意味着在这样的好天气下人们能够自由地活动,不受任何阻碍。

  8. 翘首何堪倍惆怅,思乡怀国此心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愁。”翘首”意味着仰望着头,形容诗人期盼的心情。”何堪”表示难以承受或无法忍受。”倍惆怅”强调了诗人的忧愁程度。”思乡怀国”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写高亭眺望、两镇分水、将领治军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和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观察力,是一首富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