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鹰一掣堕雕鹗,良犬才纵空豺狼。
轻便巧捷纷纭去,险状难名亦难记。
军中用此出前锋,斩将搴旗孰能御。
平生肉眼未得观,观此盛事人人欢。
总夸一时扈从乐,更美千载遭逢难。
侍臣拜谢天颜喜,大官赐燕闻天语。
御炉香袅箫韶喧,龙驭徐行仙仗起。
侍臣步入文华南,高筵广席陈肥甘。
黄封御酒味香冽,中官谕劝皆沈酣。
君臣同游皇祖诰,与民偕乐圣王道。
我皇祖述且宪章,恩德如天孰能报。
小臣有幸逢明时,寸心感激深怀思。
谫才不作长杨赋,微诚欲献卷阿诗。
【注释】
天顺、端午:指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走解:指《易经》中的卦象,为六十四卦之一。
掣:猛禽。
雕鹗:鹰类。
良犬:好狗。
去:飞腾。
豺狼:比喻凶悍的敌人。
前锋:先锋部队。这里指勇士。
斩将搴旗:指在战斗中奋勇杀敌。
千载:一千年。
扈从:指随皇帝出行的臣子。
大官:高官。
文华殿:皇宫中收藏文物的殿堂。
高筵广席:指盛大的宴会。
黄封御酒:用黄金封印的御酒。
中官:内侍官员。
谫才:卑微的才能。
长杨赋:汉成帝时班固所撰赋。
卷阿诗:汉哀帝刘欣所作赋。
【赏析】
此诗是明代人王稚登于天顺五年(1461)端午节后山观游归来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端午游后山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皇祖恩德的感激以及对君臣同乐的盛况的赞颂。
首联“饥鹰一掣堕雕鹗,良犬才纵空豺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饥饿的鹰突然猛扑下来,将猎物摔下;好狗突然狂吠起来,把空中的恶狼吓跑了。这里既写出了动物们凶猛的特点,又通过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兴奋与激动。
颔联“轻便巧捷纷纭去,险状难名亦难记。”进一步描绘了观景过程中的惊险与刺激。这里既有对动物们的赞美,也有对观景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颈联“军中用此出前锋,斩将搴旗孰能御。”则转向了军事场景的描绘。这里的“前锋”指的是战场上的先锋部队,而“斩将搴旗”则是指英勇杀敌的表现。这一联既展示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对勇敢战士的崇敬之情。
尾联“平生肉眼未得观,观此盛事人人欢。”则是对整个观景过程的总结。虽然作者自己没有亲眼目睹过这样的盛况,但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时,他不禁心生感慨。这一联既表达了他对这种盛况的赞叹,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繁荣稳定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端午游后山的过程,既有对动物们勇猛特性的赞美,也有对观景过程中紧张刺激的感受,同时还不忘表达对国家繁荣稳定的祝愿。这种深入浅出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