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管青春剧,长安好事家。
已闻音振木,知有面如花。
院静来疑近,风回去转赊。
朱楼在缥缈,空复侧乌纱。

席上闻歌分韵

弦管青春剧,长安好事家。

已闻音振木,知有面如花。

院静来疑近,风回去转赊。

朱楼在缥缈,空复侧乌纱。

注释:

  1. 弦管青春剧,长安好事家:形容音乐和舞蹈的美好,以及长安(当时首都)的富裕生活。
  2. 已闻音振木,知有面如花:指歌声悠扬动听,如同木振般清脆悦耳,让人联想到美丽的容颜。
  3. 院静来疑近,风回去转赊:形容庭院宁静而美丽,微风吹来时仿佛能感觉到距离的拉近,而风一吹过又显得遥远。
  4. 朱楼在缥缈,空复侧乌纱:指高楼上的灯火闪烁,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诗人自己却只能侧着头看。

赏析:
这首《席上闻歌分韵》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宴会上的歌声、舞姿、美景等描绘得栩栩如生。首句“弦管青春剧,长安好事家”直接点明了宴会的氛围,弦乐与管乐交织成一曲欢快的青春之歌,展现了长安地区的繁华与热闹。接下来的句子中,“已闻音振木,知有面如花”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中的歌声如何美妙动人,仿佛可以让人听到木振的声音,看到如花般的容颜。

中间两联“院静来疑近,风回去转赊”则是对宴会场景的具体描写。庭院虽然寂静无声,却给人一种接近的感觉;而当风吹过时,又似乎离得很远,给人以朦胧的美。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最后一句“朱楼在缥缈,空复侧乌纱”则以高楼上灯火摇曳的景象作为结尾,既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又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热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