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听点兵,点兵声满衢。问渠何所去,去去阴山隅。
阴山逾万里,临行缓斯须。往年戍海南,今年戍海北。
边圉久用师,致死出微力。东家往月行不归,但闻短兵初合围。
西家壮男今又发,弱毛黄口新裹发。顾我萧条一老丁,年过五十发星星。
生归恐已逾老丑,死去便尔填沧溟。沧溟水深波灭没,处处营头看苦月。
秦皇汉武昔平胡,天阴风雨声呜呜。

【注释】

①点兵行:即《出塞》诗。

②频频:多次、反复地。

③点兵声:指点兵时发出的号角声。

④渠:他。

⑤去去阴山隅:意思是说他们要奔赴的地点是在阴山的尽头。

⑥逾:越过。

⑦缓斯须:休息一会儿。

⑧往年戍海南:指的是去年驻守在海南。

⑨今年戍海北:今年要前往的是北方的边疆。

⑩边圉:边境。

⑪死:指死亡。

⑫东家:指东邻。往月行不归:指前一年从外地回来,但今年又不回来了。

⑬短兵初合围:意思是说敌人刚刚聚集在一起就要被打败。

⑭西家壮男今又发:指的是西边邻居家的壮年男子又要出征了。

⑮弱毛黄口新裹发:意思是说这些年轻人头发还留得很长,是第一次上战场。

⑯顾我萧条一老丁:意思是说我自己已经老了,只有这么一个人了。

⑰年过五十生已丑:年过五十头发白了一半。

⑱死去便尔填沧溟:死去之后就会像大海那样淹没掉。

⑲沧溟:大海。

⑳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和汉武帝。平胡:平定匈奴。

㉑天阴风雨声呜呜呜:天气阴沉,风大雨大,发出的声音就像哭泣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夫思妇离别的抒情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远征的同情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征人出征前后的不同情况,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质朴,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首句“频频听点兵”,点明出征时间,点明了“点兵”这个动作的频繁性,为下文写出征作了铺垫。“问渠何所去”一句,是征人出征前的询问,表明出征的时间紧迫,心情急切。

二、三两句写点兵声满衢后,征人即将踏上征程的情景。这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写出了征人出征前的紧张气氛,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次征战的深切忧虑。

四、五句,诗人进一步描绘出征将士的艰苦处境。“阴山逾万里”,暗示着路途遥远;“临行缓斯须”,表明出发的时间紧迫;“往年戍海南”,“今年戍海北”,说明战事不断,征战不已。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征人出征的艰难困苦,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怀。

六、七句,写征人在征战中的英勇无畏。“边圉久用师”,是指边境战争长期不断;“致死出微力”,则表明征人们在战场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这两句诗,既是对战士们的赞扬,也是对统治者的批评,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思想。

八、九、十句,写出征将士的妻子儿女的思念之苦。“东家往月行不归”,是指妻子儿女去年从外地回来,今年却不再回来了;“但闻短兵初合围”,则表明敌人刚刚聚集在一起就要被打败。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妻子儿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十一、十二句,写出征将士的孤独凄凉。“顾我萧条一老丁”,诗人自己已经衰老不堪,而家中只有这么一个人;“年过五十生已丑”,年过五十头发白了一半,生活更加艰难。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出征将士的关切和同情,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和痛苦。

十三、十四、十五句,写出征将士的妻子儿女的哀怨之情。“沧溟水深波灭没”,是指大海浩瀚无边,波涛汹涌;“处处营头看苦月”,则是说在海边的营帐里,看着月亮的升起落下,感到十分凄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妻子儿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写诗人对征人的祝愿和期望。“生归恐已逾老丑”,是希望出征的将士能够平安回家;“死去便尔填沧溟”,则是希望出征的将士能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