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尽苏秦裘,羞杀张仪舌。
易水有时消,忧怀不可掇。
荆轲术本疏,渐离轻取灭。
大义既皎然,恶用私行侠。
醉后挥手辞,雄剑声不歇。

燕子市上赠李涵初

燕市:即燕京。燕京,古地名,今北京一带。

李涵初: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译文:在燕子市中赠送给李涵初。

注释:燕子市:地名,指京城附近的市场。

译文:我那苏秦的裘衣都已落尽了,你张仪的舌辩再怎么厉害也羞死了。

译文:易水虽然时有消减,但内心的忧虑是难以摆脱的。荆轲虽然技不如人,但仍有其可取之处,而像聂政、豫让这样的侠士却因私情被诛。大义昭彰,何必还要行侠仗义呢?

注释:易水:古河名,流经今河南易县。

译文:醉意朦胧中挥手告别,雄健的宝剑还在回荡着余音,剑气依旧不衰。

赏析:此诗是作者送别李涵初之作。首联写诗人自己。“落尽苏秦裘,羞杀张仪舌”,用典,借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的形象,表明自己志向远大,不愿做无谓的争斗;“易水有时消”,以易水的消长比喻时间的流逝,表现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认识;“忧怀不可掇”,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深的忧虑。颔联写李涵初。“荆轲术本疏”用典故,以荆轲为例说明英雄无用武之地,暗寓诗人对于怀才不遇者的同情与惋惜之情;“渐离轻取灭”,化用乐府《楚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句,以荆轲为喻,指出英雄虽能斩荆轲于易水之上,却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颈联写诗人对李涵初的勉励。“大义既皎然”,点明主题,表明诗人要李涵初做一个大义凛然之人;“恶用私行侠”,劝慰李涵初,不要因为个人恩怨而去做行侠仗义的事,要他明白真正的侠义精神应当是以天下为己任,而非以个人恩怨为念。尾联以议论为主。“醉后挥手辞”,用典,以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即将离别的感伤;“雄剑声不歇”,借用李白《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之句,抒发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担忧,并以此表达自己的豪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流畅,结构紧凑严谨,寓意深远,既有豪放奔放的气概,又有深沉凝重的情感,堪称是一首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